站在地铁列车里的线路图前,
伸着脖、眯着眼,
时不时再用手指划着,
前倾的身子几乎要贴到坐在线路图下的乘客
……
在北京地铁列车里,
你是不是也看到过这样的中老年人?
你的爸妈是不是也遭遇这样的乘坐痛点?
这几天,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在13号线上还遇到一位从北苑站前往北京西站的陈先生。年过六旬的他,每次坐地铁手里都会攥着一张纸,纸上写着要坐的地铁线。
“每次坐地铁,我都让孩子给我写在纸上,坐几站、在哪换乘、到哪下车……”这一路,他要乘3条不同的地铁线、连坐24站。上了车,他就听着广播,一路数着车站到目的地。
为什么地铁线路图这么小?
陈先生之所以如此乘车,是因为在他眼里,列车线路图密密麻麻一大片,站名的字小得如芝麻一般,“想要看清这密密麻麻的线路图,甚至得用放大镜。”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在地铁2号线、10号线、14号线列车上者随机采访了6位中老年乘客,他们均表示看不清地铁车厢中的地铁线路图。乘坐10线带孙女外出游玩的李大妈说,熟悉的线路一般能找到,一旦有特殊情况,就得找旁边的年轻人问好几次。
北京地铁列车里张贴线路图的位置多年不变。一张大约8开大小的白纸上,除了五颜六色的线路,还写满了注意事项。最新版的线路图上共有20条地铁线路,颜色不一;约300座车站棋布星罗,旁边紧挨着站名。
多年来,随着新开通地铁线的加入,这张图每年一变。但线路多了,纸张大小又不变,线路和站名字号自然就不断缩小,几乎一年都小一圈儿。
5号线列车已经尝鲜大图
更让人担心的是,当前北京地铁运营里程还只是600多公里,2020年左右将达到900公里以上,届时地铁线更多、车站更密,这方寸之间的线路图,难道还要要小、更密集?
对此,北京地铁客服人员表示,地铁线路图位置有局限性,大部分只能张贴在车门旁边,加上线路太多和几百个车站,所以才显得地图太小。随着以后线路增加,可能还会更加密集。
“车厢内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任意张贴线路图,摆放位置是根据地铁列车的设计确定,这导致了地图位置的局限性。”
不过,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列车开始尝试新的做法。比如在5号线列车上,已经在车窗玻璃上张贴更大的线路图,但这一做法并未推广。
车窗玻璃线路图效果图
老龄化社会来了
地铁能否更适老?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注意到,线路图字号字体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2007年发布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公共标志和标线技术标准(暂行)》中,虽将线路图列为“综合信息标志”,但仅要求“提供乘客需要了解的与轨道交通系统相关的信息”,尚未明确规格、字号大小和线段粗细。北京地方标准《公共交通客运标志第2部分:轨道交通》也没有详细涉及。
然而,像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设施实现符合中老年人身体特点的适老化设计已迫在眉睫。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共有户籍老年人口333.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4.5%。北京已是中国老龄化态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地铁设计时并没有专门要求,但在无障碍设计时会考虑一些适老化设计。”参与本市多个地铁站设计的一位设计师向知事解释,现阶段地铁的适老化设计主要是解决行动不便,比如无障碍电梯、老弱病残孕专座等。
在适老化设计上有过诸多研究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认为,无障碍设计不仅仅针对于残障人士,还有老、弱、孕等群体。目前大家对无障碍的理解主要还是无障碍通行,认知、识别上也应做到无障碍。“比如线路图等标志上,如果残障人士可以看清、老年人看不清北京地铁2号线最新线路图北京地铁2号线最新线路图,也没有真正做到无障碍。”
在周燕珉看来,标志的清晰是适老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相关部门在设计标志时,应当重视字号大小、颜色对比度等细节,可以通过加长、放大、使用电子屏幕等方式来提升标志标示的适老化设计。
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
记者:曹政 吴家康 连燕纯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