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l 宋浩铭
文 l 宋浩铭
写在前面
本人宋浩铭,19年刚刚毕业,在二中的时候是六班的,也在文娱部和合唱团留下过一些足迹,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未来教育学院修读理科试验班,是一个很神奇的专业,后面我再细细讲。
今年情况又有了新变化,珠海校区把三个试验班划成了“会同书院”,而原来的未来教育学院只留下了公费师范生班。所以本文中关于“未来教育学院”的描述仅代表我们这一届,我问我们班主任,他也说不知道2020级培养方案的内容……因此我也无法确定你们2020这一级试验班教育方向的培养状况(我猜跟我们情况差不多,但为了严谨还是存疑一下),况且校区在课程之外可供选择的教育培养资源也极为丰富,详见下面“学院特色”那一栏。大家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call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或者在摆摊的时候问一下宣传的老师(我打过去几次都是占线)。
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在做梦,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以下简称为“校区”或“珠海校区”),很荣幸也很庆幸地成为了第一届校区学生。
由于一只蝙蝠,我也才经历了四个月的大学生活,这篇文章就主要从我的经历谈起吧。
校区政策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一体两翼”构想下设立的异地校区,坐落在珠海香洲区唐家湾附近的一座山谷里,在2019年第一次招收本科生,而此前校区就已经有研究生学长学姐在这里学习了。
校区在2019年招收的本科生均属于未来教育学院,分有人文科学试验班、历史学、理科试验班、物理学、体育学、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学(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共11个专业,其中师范专业均为公费师范生,是在提前批招生的。
2020年招收的学生分为两个学院——会同书院和未来教育学院,最大的区别就是会同书院是三个试验班——理科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而未来教育学院则全都是免费师范生的地盘了。详见下图,2020报考指南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关于珠海校区,北师大官方表示:珠海校区是北师大“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与北京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办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上,珠海校区将充分发挥和彰显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与特色,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拔尖创新人才。
更多政策和详细信息可以参照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百度百科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我会在后面谈一下报志愿时大家普遍很关注的校区和分校的事情,更多的政策文件就不转载在这里了。
励教楼·晚霞
生活环境
超棒!
要说珠海校区的环境在诸多大学里的水准,我觉得就和二中在全市高中里的情况是一样一样的。
地域
大范围一点来看,校区坐落在珠海凤凰山北端的一个山谷里(凤凰山谷),东边过条马路就是珠海的唐家湾铁路站,西边有一条公路通往UIC(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边的邻居是北理珠(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我们这一块在城郊,不过坐公交车的话很快也可以进城。
凤凰山谷里,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共用北师大珠海园区的硬件设施,比如操场、宿舍、图书馆这些,不过教学区域基本是分开的。
衣(天气)
虽然是在珠海,但也许是由于在山谷里,周围植被也非常茂盛,夏天并没有那么热香港浸会大学珠海分校,各种室内的空调也是非常给力,甚至可能还会让你觉得有点冷。冬天的话我比较抗冻,短袖加外套也就过去了,怕冷一点的女生大概也就是两三件吧,不会太冷。但是无论如何,在雨季请在身上常备一把伞,或许是地形原因,雨季园区里经常有来去无踪的阵雨。
食
园区里共有三家食堂,宿舍楼下也有很多吃的和各种奶茶(满足你所有的长膘需求)。早餐主要是肠粉、包点和各类面包西点;正餐就更丰富了,烧腊、小面、酸菜鱼、肉夹馍……可以从南吃到北,一家一家吃的话,一个月不重样问题不大;快餐也有不少,西式有麦当劳、寿司饭团,中式也有自选窗口的饭菜(二中食堂模式)。这些店家都是可以外带的,许多店也支持外卖。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我暂时还没有找到一家卖粥的店,不过美团里有几家校外的粥铺还都挺不错的。
住
地图上可以看到园区里是有很多宿舍楼的,我猜20年的新生应该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海华苑1、2、3栋的吧。海华苑1、2、3栋主要是给校区和分校的新生住(当然也有学长)。都是六人间上下铺,屋里带书桌、有洗脸池、饮水机,公共卫浴,浴室是隔间式的,经常听到里面传出来幽幽的歌声~每栋宿舍楼都在一楼配有洗衣房,需要的话还是挺方便的。
宿舍到教学楼的路上
行
要问园区有什么不好,我一定要说,有时候校园太大也是一种烦恼……一天只是上上课,步数就已经上万了,我走路偏快一点,宿舍走到教学楼十分钟,要是想去风雨操场、图书馆、励耘楼呢,就得25分钟左右。不过校方很明显是想到了这个问题,校园内的主干道路上大都规划了电瓶车线路,学生卡付费,一次一块钱,宿舍到图书馆的路程直接可以缩短到几分钟,可以说是很方便了(除了要排队)。唯独我们的励教楼面前的马路因为不属于园区,没法开电瓶车,所以宿舍到教学楼每天的一万步还是要走的,锻炼身体嘛。也是因为校园太大,很多同学都选择了买一辆自行车,真的很方便(来自一位常常被蹭车的人)。
硬件设施
学习设施
在我眼里我们上课的励教楼真的是全园区最漂亮的一栋楼了(分校设计学院的元白楼除外),有六个区域五层楼,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我们平时上课的话人比较少,多数教室都是空着的。每层都有热水供应,一楼还有买饮料的售货机。除了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外,励教楼还有三个的多功能报告厅,经常开关于教学的高端会议,也可以举行文艺活动。
图书馆超大,馆藏书籍丰富、支持预约借书,有电子阅览室以及报刊阅览室,提供讨论室借用服务。图书馆里还有一个小剧场,虽然座位不多,但有非常完善的设备和舞台系统,园区的许多重要的大型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
图书馆
体育设施
园区里有一大一小两座田径场、一座游泳池、数量不详的露天网球场和篮球场以及一块高尔夫训练场地,室内有几块篮球场,十几个羽毛球场,二三十张乒乓球台。室外场地都是先到先得,室内场地需要租用,室内羽毛球场和篮球场长期处于爆满之下,不过可以提前一天去预约位置,我最开心的就是每天乒乓球台几乎都不会满员(在二中我是真的抢不到乒乓球台啊啊啊啊啊啊)。
学业
专业介绍——理科试验班及数学专业
我的专业叫做“理科试验班”,相信有些同学对于这类专业也有些了解,和文科那边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类似,我们在大一阶段进行通识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都可以学,在大一下再分流为数学、生物、化学和地理四个专业。
听起来很复杂,其实要点也很简单:
选好课!好好学!
我们的课程设置也是必修课和选修课,而且在选的时候数化生地四科的专业必修课都可以选,而我们并不需要全部选择,而是按照修读要求来选。
每个专业(除了地理)都是有准入的修读要求的,比如说你想要分流进数学专业,在选课的时候就必须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中选其二,可能你们这一届有会有不同,但应该也差不多。没有选择这些课程,你在分流的时候就不能进入相应的专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看清培养方案上你心怡的专业的准入课程是什么,并且以最快的手速抢下这些课!
但并不是抢到了课就万事大吉,因为每个专业的人数都是有限的,虽然老师也会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进入自己想学的专业,但总还是会有不如意的事发生。所以为了在分流中去到自己想去的专业,我们大一的时候还是挺拼的。
总之,理科试验班这样的分流机制允许我们选择两个专业的准入课程,最后选择一门进行分流,给了我们试错的机会,还是非常人性化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太盲目,上上这个专业课又去上上那个专业课,如果你最后选择了某个专业分流,欠下的课都是要补回来的,或是自学,或是加课。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找准自己心爱的学科,干就完事了!
上面说了理科试验班的特性,这里再简单说一点数学专业。
数学专业的准入课程上面已经提到了,数分、高代和解几三选二,一般来说我推荐至少也要选择数分和高代,这两门课可以说是整个大学数学的基础,甚至也是隔壁物理课的基础,解析几何的知识更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代数基础上的,上学期我有两个舍友为了同时满足数学和化学的准入,没选高等代数,他们的解析几何课上得可谓是步履维艰……
大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自学,可能上课听老师讲课会一头雾水,没关系,都是这么过来的……课下再多啃几遍吧。第一节课,老师就说大学数学上课和下课的学习时间之比至少得是一比二,我应该是勉强达到了的。有同学可能会觉得自学一定要去图书馆看很多很多的书,但我觉得,你若是能把课本上的定义定理都熟知了,总结归纳好推导过程和用法,再把大部分习题啃透(甚至都不用每一道),数分上个八九十问题不大。我感觉学数学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定义和定理及其推导、推论,习题都是对它们的灵活转化使用,只要熟悉前者,习题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和积累问题。
下雨前
学院特色
在未来教育学院里,你即使不是公费师范生师范班的学生,其实也是算作师范班的,周围也有着浓厚的人文师范氛围。每学期学院都会开放一些与师范相关的课程,如这学期的“数学名师经验分享”请了大江南北好多位特级教师给我们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成长历程,非常实用,也非常激励人,相信未来也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同时这学期我们也有一节“教育观摩与研讨”的教学实践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教学实践的平台。
课程之外呢,我们有每年一度的“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在这里,你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大师范院校的高材生切磋教学技巧,交流教学观念;全国瞩目的第五届“教博会”也在珠海开展。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未来教育家协会”也等着你的参与。
非公费师范专业尚且如此,公费师范类专业自不必多谈。
可以说,校区不会让每一位梦想成为教师的学生失望。而对于有些犹豫,不想报公费师范生的学生,这里就更适合你了,因为教育类的课程并不全是必修课,如果你作为非公费师范生考进来,接触教育后发现并不喜欢,也是不会太妨碍你继续走学术路线的。
其它专业、转专业?
校区未来教育学院的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理科、文科和公费师范类。
理科就是理科试验班和物理学类班,文科是人文科学试验班和历史学类班,公费师范类就多了,从数学师范到汉语言师范应有尽有,不怕没你喜欢的。
转专业看起来并不难(我也没转过),我们这一届每个专业都有10个左右的转专业名额,有一定的要求,如不能挂科这样子的。不跨文理的转专业门槛都不太高,不过文理互转就可能比较困难了。但无论怎么转,欠下的课还是要补的,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降级。
对于师范班,因为公费师范生签约的缘故,要转出来是会违约的,要转入也得签约,在大一下学期也有机会。
讲座
讲座实在是太多了,上学期大大小小估计快有二十场讲座,涉及武术、中国文化、世界人才等方方面面。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毕飞宇先生的那场讲座了,毕飞宇的《小说课》不知道还是不是二中的推荐书目,而上学期毕飞宇先生就在校区为我们现场上了一节“小说课”。毕竟是老牌师范院校,人文气息非常浓厚。
学生组织、团体
由于我们是校区的第一批本科生,一切本科生的学生组织和社团都才刚刚建立或是正在筹建,有着极大的空间让你们一展身手。同时分校也有很多社团、艺术团等学生组织,举办着“校园歌手大赛”等优质活动,也是面向校区招募的,如果愿意的话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就同时在筹备校区的艺术协会也在分校艺术团的合唱团训练。不过分校也存在一些僵尸社团、工作效率低下的组织香港浸会大学珠海分校,这就要靠大家火眼金睛去判别了。
校区的学生组织概况
校区目前的计划中的组织架构是“两会一班六协会”(可能会有所调整),即研究生会、学生会、学生干部培训班、以及艺术协会、体育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融媒体协会、学术科技协会和未来教育家协会。学生会处理事务、干部培训班培养人才、各协会营造各方面文化氛围,孵化各种兴趣团体。
下学期开始,各种学生组织的活动也算是正式开始了,现在的各学生组织就如初升的太阳,定将蒸蒸日上,其中定有你用武之地。
分校的学生组织概况
对于分校的学生组织我了解得比较多的就是木铎金声艺术团了,我在合唱团里半个学期随团上过三次台,学了十首歌左右吧。可以说艺术团非常值得加入,相当专业,学长学姐也很好,就算以后我在校区这边把艺术协会搞起来了,也还是不想放弃分校艺术团的。
校区与分校——我自己的感受
当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最大的阻碍就来源于家长对校区与分校的关系的担忧了。
励教楼侧面的夜景
几年后,校区将取代分校;当下,校区与分校同在一个校园里上课,一个是985,一个是二本(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没真正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会担忧也可以理解,但据我这半年的经历,尤其是与分校木铎金声合唱团的学长学姐相处的经历,其实也不需要担忧太多。我简单说说当时我妈比较担心的点吧。
第一点就是师资,当时很多家长学生担心分校的老师会流进校区,影响师资力量,但这肯定是不存在的,因为校区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北京来的,要不然就是本来就在珠海教研究生的老师,师资力量绝对有保障。
第二点就是担心我们受孤立、排挤、歧视,我也能想象一些分校同学的不满,毕竟看到自己的母校要被另一所学校取代确实让人很难受,而且去年也发生过一次抗议事件。但我想说的是,经过我半学期了解到的一切,排挤同学的事情从未发生,最多也就是少数人在网络上发泄一下不满,可以说绝大多数分校的同学还是非常友善的,我也参加过几次分校的活动、几次上台表演,也结交了不少分校的朋友呢。
我十分纠结的志愿填报历程
终于写到这里了,这也是我非常想跟大家聊聊的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吧。
我高考是有点崩的……比平时低个大概二三十分,就考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分数,好的985很难录进去,就算进去专业也不好,就算是211的好专业也很难录进去,而我个人也是比较看重专业的,所以我就想另辟蹊径。一开始我给自己定的是兰州大学数学系,绝对是稳进的,而且兰大数学系真的挺强的,就是地域比较偏,环境和南方差距很大(我是北方人才敢这么选,各位广东的学弟学妹还是谨慎为上)。后来我当然和爸妈争执了好久,他们希望我能去一线城市,就比如去南京,报考南京理工。毕竟南京理工作为一个在军工方面很强势的211,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况且南京也是15个“新一线”之一,发展前景也不错,只是我没那么喜欢工科,就不太想去。最后我还是说服了他们,成功达成一致:学理科的话确实是可以去偏远一些但是实力强的地方,但去了就是闷头苦学了,不搞个研究生博士生出来,再去大城市,在人脉、经历上还是吃亏的,除非你就在兰州发展。
关于末位985和其他学校之间的选择呢,我和爸妈都基本没有犹豫地选择985,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末位985院校如兰大、西北农林它们似乎听起来不是很响亮,当然也有他们的缺点(比如地域偏僻,一定程度上的师资流失),但保研率以及科研环境、经费还是985标准的。
而为什么会最后先填报了校区呢,主要是因为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一定兴趣,再加上当时报名的老师忽悠我们说校区第一年会比本部低40分左右,而且它的两个专业(理试和物理)我都接受,所以我就冲了这所学校,报了理试。结果嘛……第一年比广东地区比本部低了60分左右吧……当然能进来我绝对是血赚了,在很多别的省,校区的分也是600+的。当然第二年的分数我不太好预测,不过专业应该也都不会涉及工科,而且教学什么的和本部也都是同标准的,喜欢文理和教育的同学可以尝试冲一冲,毕竟还是有实验班分流和转专业机制在的嘛。
励教楼旁的山和多云的天
如果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我倍感荣幸。
如果你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我们在凤凰山谷欢迎你。
约稿 l 梁展睿
编辑 l 梁展睿
审校 l 梁展睿
Review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