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对我来说,旅行一直是一个很熟悉的话题,因为中国最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就是我家乡江苏江阴人,所以我们从小就会听到很多徐霞客的故事,一直心生向往。有时候我们小时候受到的影响会贯穿到人的一生,所以旅游就变成了我性格中的一种爱好。
我先讲一讲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的高祖叫徐经,他有一个好朋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他们俩在年轻的时候一起到京城参加考试,考完后他们就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非常好。有一天晚上,很多考生在一起喝酒,唐伯虎年轻气盛,人也很骄傲,就说,这次状元应该就是我了,我写的特别好,你们基本都没戏。这是喝酒喝高了说的胡话,但别的考生就不服气了,就有考生联名告状,说他俩预先知道了考试题目,所以有作弊的行为。弘治皇帝就下命令检查到底有没有作弊,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来,但弘治皇帝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确,就下令说,唐伯虎和徐经两人一辈子都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
在古代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其实就彻底断了当官的路,所以这两个人回家以后,就走向了各自的人生道路。当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对唐伯虎来说,关上科举考试这扇门,就打开了艺术的这扇窗,而对于徐经来说,关上了科举考试这扇门,最后打开了经商和旅游这扇窗。
既然不能考科举,徐经就四处游山玩水,到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那一代,徐有勉本来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当时快到明朝晚期,科举考场比较乱,而且明朝晚期南美洲刚好发现了银矿,中国的货币本就是银元,所以当时银元特别充足,加上那时候明朝的管理也比较松动,做生意就变得容易很多,所以徐有勉也没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徐有勉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常年跟着父亲做生意,但因为徐家一直都是书香门第古希腊地图,加上从徐经那一代就留下来的“旅行传统”,所以徐有勉不仅读了很多书,也跟着父亲游历了名山大川。
在父亲徐有勉的影响下,徐霞客也没有太多心思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家人从高祖徐经被诬告为科举考试作弊开始,就按这个路径慢慢培养出了徐霞客这样的旅行大家。但大家要知道,徐霞客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穷游,徐霞客的游记中,有背夫帮他背东西,有抬轿子的抬着他往前走,也就是说徐霞客的旅行并不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包括他爬各种各样的山或者各种跋涉,他一路也都能受到官府的关照,所以徐霞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穷游,他不可能一边穷游,一边能写出那么厚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一个旅行大家,同时也是一个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后两个称号其实是后世加的,他在写游记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是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他只是把看到的东西按照事实进行了记录。
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特点,比如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差点命都没了,到了后期又被贬到海南岛,但他依然写东西。原则上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就不应该再写任何东西了,因为他原本就是因为写了各种各样的诗歌,被人诬告,说他侮辱皇帝,反对变法,差点被杀头,但中国古代的文人总会想通过写东西把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考、自己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个好习惯带来的好处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可以读到这些文人写的非常精彩的东西。
徐霞客也有这样的习惯,所以他记录下来了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徐霞客游记》。
人心灵自由的时候,才华就能被释放出来。徐霞客因为不参加科举考试,没有当官的心,就可以一心一意读书,一心一意游山玩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霞客摆脱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知识分子以儒家的责任和担当为核心的一种心态。儒家的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部分意义上是在激励人和社会规矩的一致性,帮助一个国家更有秩序、有规矩地前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束缚了人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灵魂自由。徐霞客摆脱了这个方向,所以对他来说,追求身心的自由,追求精神的自由,甚至追求思想的自由就变成了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在这种自然的选择中,他当然就释放出了自己的才华、心灵,所以当我们今天去阅读《徐霞客游记》的时候,仍然能感觉到他游走在群山美水之间的心态与情怀。
中国的历史中,类似的知识分子在宋朝时期会稍微多一点,明朝时期相对少一点,因为明朝时期,朱元璋管理国家的方式以及流传下来的祖宗家法比较封闭,思想自由的空间也相对较小,这也是为什么是到了明朝后期才出现了徐霞客这样的人,因为那时候的管理模式已经松动了。宋朝时期,由于赵匡胤有不杀知识分子的规矩,像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这样的人就相对更自由一点,他们进是儒家心态,退是道家和佛家心态。比如苏东坡进能当翰林学士、副宰相,退能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再比如,欧阳修一直当高官,但也能写出《醉翁亭记》这样优美的文字: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中国古代有两个人因为皇帝最后变成了著名的文人,第一个是唐伯虎,被认为作弊,所以永世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第二个就是柳永,柳永有一句著名的词“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是一个特别喜欢当官的人,考试考试再考试,每次考试都落榜,每次考试落榜,他内心非常郁闷,就去逛青楼,逛青楼的同时他就为青楼女子写各种各样的词。有一次他因为科举考试失利,就写了一首词《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接着又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其实这次科举考试写出来的文章特别好,本来应该已经被录取了,但卷子最后被送到了皇帝宋仁宗手中,宋仁宗翻开考卷一看,上面写着柳三遍(柳永的真名),宋仁宗就问,柳三遍是不是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人?底下的人就说,是他。宋仁宗就把卷子往边上一扔,说不要录取了,让他去把浮名换成浅斟低唱吧。所以柳永在宋仁宗时期就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了,自称为奉旨填词,皇帝封的专门作词的词人。宋仁宗去世以后,柳永又去参加了科举考试,最后中了一个小官。
如果没有宋仁宗阻止柳永参加科举考试,他可能就不会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词。其实这也应了那句话,当我们生命中遇到各种各样障碍的时候,可能是上帝故意把门关上,让你能通过窗户看到更美好的风景。很多人都是如此,徐经是如此,唐伯虎是如此,柳永也是如此。如果用我的例子来说,我当时联系了美国三年半想出国留学,但美国人就不给我奖学金,直接导致了我出国失败。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当时出国成功,可能就会在美国洗碗、洗盘子,读完一个硕士或者博士,最后一定会留在美国,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恰恰是因为我出国失败,不得不另寻出路,而这个出路就是从北大辞职开了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就叫新东方。
前面提到我喜欢旅游,是来自于小时候徐霞客对我的影响,但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我本人在长江边长大,说得夸张一点,我是听着长江的涛声长大的,小时候一下暴雨,长江水就会溢出来淹没整个农田古希腊地图,那时候常常感觉家里的房子像矗立在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村边上有一座小山,只有五六十米高,我们叫小青山,山上有一个老庙,后来变成了采石人休息的地方。山上流下来一条小河,这条小河蜿蜒曲折流了一公里以后刚好流到我家后门口,然后继续流到长江的支流,再从长江的支流汇入长江。小时候,我老在河里抓鱼摸虾,那时农药比较少,鱼虾比较多,而且我父亲本身就是捕鱼虾的能手,所以尽管小时候吃肉是很难得的事情,但吃鱼虾反而是很经常的事情。我们常常会到小青山的山脚下去割草,会爬到山顶上去眺望很远的地方。那时候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所以可以一马平川地直接看到长江从西边滚滚而来,然后流到东边,奔涌进入浩浩汤汤的长江入海口。那时候难得有大轮船开过,汽笛声响起的时候,你的心就会被带到远方。当时长江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芦苇荡外面要么朝霞升起,要么夕阳落下,在这种场景中长大的人,一般来说就会对大自然产生比较充分的热爱,而我就是在这样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中成长起来的。
我第一次远离家乡,感受外面的世界是在7岁左右,我妈妈带着我坐长江轮船,坐了一夜到了上海。
当时给我两个强烈的感受,第一个感受是,当轮船到吴淞口的时候,吴淞口的江面无比宽阔,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无边无际、如此浩荡、如此壮阔、如此烟波浩渺的场景,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因为在此之前,我既没有看到过大海,也没有看到过真正开阔的长江。
第二个感受是,当船驶进了吴淞口时,黄浦江两岸的灯光给我带来了重大的冲击,觉得大城市的繁华是如此诱人,尽管当时上海的灯光和今天已经没法相比,但我小时候在农村都是点煤油灯,家里第一次有电灯,都已经是我十五六岁的时候了,所以当时去上海所收获的震撼与冲击,到现在为止都记忆犹新。相对应的,我感觉我的人生就形成了一方面追求烟波浩渺的广阔大气,大江、大河、大海、大草原、大沙漠都是我要去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我也会追求城市的繁华,尽管今天的城市已经过分繁华,有时候很喧嚣,但到今天为止,我依然也没有离开城市的想法,毕竟在城市里能接触到更多东西,能够收获到更多东西。
我第一次真正独自旅行是大三的时候,我得了肺结核在医院住了一年,那时候我有点想透人生了,肺结核在古代就是没命的病,现在总算被治好了,我应该及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还没有开学,我从医院出来后还有两三个月才能重新回到学校。那时口袋里刚好有100块钱,我就从北京出发,一路开始旅行。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从北京出发,我买的都是最便宜的票,坐的火车几乎都没有座位,在路上能坐拖拉机就坐拖拉机,这样我就能省钱。当时100块钱还是挺管用的,吃饭5毛到1块钱,住宿也就是1、2块钱一晚上,相对比较便宜。我就这样一路旅行,从北京坐火车到了泰山,在泰山玩了两天,又一路坐火车到了黄山、九华山,再从九华山到了九江、庐山,再从庐山坐船到上海,再从上海坐火车回北京。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我到了九华山脚下的时候就没钱了,口袋里大概还剩10块钱,我就找到一个农民家,问他能不能给他5毛钱、1块钱,让我在他家住一夜。对于农民来说,他觉得我也不像坏人,我还给他看了北京大学的学生证,他就同意了。第二天他跟我说,你早上起来自己走,因为他早起要去插秧。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插秧,我就跟他说,我既然没钱了,我就跟着你去插秧吧,我就跟他一起去插秧了,结果他发现我插秧的速度比他快了一倍,他就非常开心,到了晚上还杀了一只鸡,跟我一起喝了点酒,我就又在他家住了一夜。第二天走的时候,这个农民居然拿了5块钱给我,说我也不要你的住宿费,再给你5块钱,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往前跑。结果,我就真的拿着这个钱继续往前跑了。
后来跑到了九江,我又没钱了。这时候我找到了一个个人开的小宾馆,我说你看看能不能给我个打工的机会,就让我住你院子里,你就别收我钱了。这个老板看我也不像坏人,加上当时中国没有多少大学生,所以大家对大学生还挺尊敬的,就也同意让我住了。住了以后,我想着不能白住,就帮他收拾院子、打扫卫生,这时候在小宾馆里住的另一个客人就跟我聊天,一聊发现是江苏老乡,他就说,这样吧,晚上我请你吃饭喝酒。晚上我们吃饭喝酒,一起聊天,互相吹牛,他是一个个体户,还有点钱,吹着吹着他高兴了,就从口袋里摸出了10张10块钱给我,说你继续旅行吧,记住我,以后有钱了再还给我。这样我就又有钱了,就可以去爬庐山,爬完庐山又买船票,再到上海,回到了北京。其实那个个体户并没有给我留下地址,我后来也没找到他,但我到现在也还记得这个人的样子。
这就是旅行。旅行的过程会带来一些惊喜,比如你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会发掘出平时没有发现的自己的能力,当你面对生存压力的时候,你的能力会被激发出来。我记得特别清楚,刚开始我觉得要去问人家能不能免费让我住宾馆是很难为情的,但后来发现其实只要胆子够大,只要你更加open,更加放开自己,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也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才会碰到后面碰到的那些好人。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碰到的人,大部分都是好人,当然我们一定也会碰到“小人”和坏人,但只要你能有分辨能力,跟好人打交道这件事情就不会是问题。
后来旅行变成了我很喜欢的一件事。我做了新东方后,第一次买了一辆小破车,叫天津大发,是一辆红色的小面包车,我居然开着这车去了五台山、衡山、太行山。在太行山的时候,当时是石子路,没有柏油路,结果小破车不经折腾,四个轮胎瘪了两个,我也没带备用轮胎,我居然就开着瘪了两个轮胎的汽车,从太行山开出去大概20多公里,最后找到了一个修补轮胎的地方,把轮胎补好以后继续旅行。
做了新东方以后,工作变得特别繁忙,单纯的旅行就比较难了。我在新东方创立了一个活动,叫“梦想之旅”,可能有很多大学生听过这个活动。当时我和徐小平、王强等很多老师一起,开车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一趟下来得走10个左右的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们就给当地的大学生或者高中生做励志演讲。一般演讲是在晚上,所以白天我们会到当地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景点旅游,靠这种方式,我用了大概五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绝大部分城市。一方面我们能给年轻人加油鼓劲,另一方面,走到当地的名胜古迹、名山大水就可以玩儿,所以一路过去我们都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演讲。后来新东方的CEO周成刚,也是我的中学同学,他又把这个旅行变成了世界旅行,起了个名字叫“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他带着一批人,在全世界著名的大学考察,同时就穿越了全世界。
2005年,山东“梦想之旅”
再后来,我有了孩子,我就把自己想要旅行全世界的愿望和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了结合。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带他们去认识世界。但这并不是说要带孩子去度假,去到豪华的宾馆或者热门的地方住几天,吃吃玩玩,而是更多的让孩子们经历一些类似文化苦旅的感觉,带他们去全世界有文明、文化、历史的地方旅游。我在出发前一个月会提前对目的地进行深刻的研究,比如去希腊之前,我会对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神话、古希腊文化遗址,包括风俗民情等进行研究,这样当我带孩子去旅行的时候,我就可以当导游,让孩子在旅行中学到知识,我自己也能基于提前的研究边旅行边记录。
在孩子成长的这么多年中,由于工作越来越忙,所以我带孩子去旅行的时候不像我自己去旅行那样可以专心去考察一个地区的文化、文明,但我也带着孩子走了不少地方。我们去过希腊,走过意大利罗马,包括西西里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往前走;我们去过埃及,从金字塔到尼罗河畔,走过各种古代文化遗址;也走过非洲,从肯尼亚到摩洛哥,到南非,甚至到津巴布韦考察西方殖民地对非洲的影响;欧洲、美洲更不用说,但去欧美,我会带孩子去考察德国纳粹时期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会研究历史,会在现场对历史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更不用说东南亚,越南、柬埔寨、印度、泰国我们都去过,东南亚和中国靠得比较近,在文化上也比较相近,那边更多的是信小乘佛教,中国更多是信仰大乘佛教,所以我们会去考察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当时的吴哥王朝、暹罗王朝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也会带孩子们去日本,通过考察日本来看日本人的发展、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等。
作为父母,带孩子去旅行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尤其是带孩子进行文化旅行。很多家长带孩子旅行就是吃吃喝喝,玩一玩迪士尼,这么做也没有问题,但如果总这么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带着孩子去认识世界,让他对世界有深度的了解,同时让孩子热爱世界,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看到文化历史的传承,这是比较重要的。
我年轻时候的旅行没有做任何记录,玩过就玩过了,走过就走过了,后来发现这是一种浪费,旅行就是要更加深度。一是在去之前就要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这样有的放矢;二是去了以后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且要有记录。这既是对你生命痕迹的记录,同时也是未来我们回忆人生时重要的素材。我有时候读自己的旅行记录,也会时常为自己写的东西所感动。人是非常健忘的,在你翻阅自己写的文字时,会发现原来我的人生没有白过。
现在我年纪变大了,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够尽可能放掉新东方工作的负担,余出时间去旅行。现在医疗条件比较好,人在80岁之前还能自己行走,但到了80岁以后,再想旅行全世界或者全中国,难度就会很大,而且那时候记忆力也不行了,文笔能力也不行了,能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变少。比如苏东坡最好的作品都是在50岁之前写的,50岁之后也写了不错的作品,但流传至今的名篇相对就比较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作能力、记忆力、体力,包括对文化的敏锐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差,所以我现在一心一意想以比较快的速度走遍全中国,走遍全世界。
因为有疫情,走遍全世界的难度还比较大,所以我会先想办法走遍全中国。2020年我走了一趟甘肃之旅,才用了11天的时间,非常匆忙。大家都知道,要想对一个地方进行深刻的考察,11天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我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努力在考察过程中读好几本书,依然也不够。所以未来我还会继续行走,在走之前,先研究这个地方的各种文化旅游景点、历史、背后隐藏的故事,再对行走的路线进行精确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希望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走完想走的行程,在走的过程中,还要进行记录。未来疫情结束,世界继续开放以后,我打算每年能走十个左右的国家,把有文化、有历史沉淀、有不同风俗民情的地方先走完,去走,去写,去考察,去记录。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2020年,我在甘肃
其实我不喜欢用“旅游”这个词,我更喜欢称之为“游历”,旅游和经历,或者叫“旅行”,旅行和行走。那么旅行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其实旅行可以大致分为四种,每一种对应着不一样的收获:
第一种是简单的旅游。大部分人会去各个国家逛一逛,看一看,买点东西,吃点当地的小吃、食物,这就是简单的旅游。简单的旅游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放松了一下,但不会有太多收获。约翰逊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当你不带着知识去旅游的时候,你也不可能把知识带回来,相当于白走了一趟。
第二种是文化旅游。你去那儿是为了看文化,为了学东西,比如你到了希腊就会对古希腊的文化有更多了解,到了罗马会对罗马帝国有更多了解,到了埃及会对古埃及文明有更多了解,这就是文化旅游。你是抱着去了解文化的目的去,而不仅仅是去吃吃饭,看看风景,买买东西。
第三种是负笈远游。背上书到那个地方去学习,就叫负笈远游,包括去留学,或者去一个地方当访问学者。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的方式,王石就是这么做的,他到哈佛大学待了两年,又到剑桥大学待了两年,现在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希伯来文化,尽管他这个年龄要做真正深入的研究难度会很大,但依然值得钦佩,因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非常可贵。
第四种是半定居考察。比如你到了雅典,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租个房子住下来,比如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住的过程中彻底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当地风俗民情,优哉游哉地对那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和记录。
我们也可以把这四种方式结合起来,如果想轻松一点可以简单的旅行,但最好能做到有文化的旅行,或者是能负笈远游,最后再到半定居考察,如果能够结合起来做,人生的旅行道路就会更加丰富。那么,在旅行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才能不虚此行呢?
第一,在旅行之前一定要阅读相关书籍,当地的历史、风俗文化、原来去过的人写的游记等等,阅读的时候还要做笔记。这样做好了前期准备,带着知识去旅行,就不会两眼一抹黑,而且还能结合路程中的体验,带着更新更好的知识回来。
第二,要对地图路线进行比较深刻的研究。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研究地图和路线的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千万不要按照导游或者旅行社安排的行程走,因为旅行社安排的行程都是热闹的,或者都是最著名的景点,人山人海,所以你要自己去设计旅行的路线。我也会有导游,但我会告诉导游我要去什么地方,而不是让导游来告诉我应该去什么地方。
第三,选择导游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有的导游是“半吊子”,文化历史、地理知识都不太具备,只是能帮忙安排吃住,这样的导游其实就没啥用。我们应当选择有文化功底,能把当地风俗民情、文化历史讲得透透的导游。这样的导游很少,我旅行这么多次,也就遇到了两三个这样的导游,确实可遇不可求。
第四,要准备好相关的能力和知识。如果你是独自旅行,英语能力是一个必备能力,因为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你讲中文大家可能听不懂,讲法文、德文大家也听不懂,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懂英文的人。当然你还可以带一个翻译机,能翻译各种语言,总之,要把这些相关设备设施带齐,带好足够的衣服,而且独自旅行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总之,我觉得我们来到这个地球就这一趟,我不相信前世,也不认为会有来世,人去如灯灭,连一缕青烟都留不下来。灵魂不死只是人类美好的愿望。我们能够做得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实实在在过好今生今世。而今生今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放眼看世界,走出去,穿越人类文明,感受历史温度,体察风俗民情,享受人间烟火,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