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个挑动大众神经的痛点。
彭宇案之所以成了很多人心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是一个挑动大众神经的痛点:
“好人被诬陷”。
起初,这只是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
在双方都未提出绊倒或滑倒可能的前提下,判定“彭宇案”的关键事实是“二人是否相撞”。
若确认相撞,彭宇分担一定的损失也无可厚非。
可恰巧这个时候,警方丢失了事发时双方的询问笔录,案件一下子成了罗生门。
加之传得沸沸扬扬的徐老太儿子是警察,案件调查期间不仅没有避嫌,提供的笔录照片又是出自他手,难免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二次庭审后,彭宇也一直坚持“无碰撞”答辩。
于是,“彭宇是做好事被诬陷”的舆论倾向渐渐形成。
回看大家对彭宇案的讨论,与其说舆论是“对一个好人的声援”,不如说公众更在意的是“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一场糊里糊涂的和解。
彭宇案最大的败笔,不是没有厘清事实和真相彭宇案件,而是那一纸和解书。
中新网评论称“彭宇案和解内容保密比公开更可怕”;
工人日报指出“和解是在道德的伤口上撒把盐”;
光明网呼吁“警惕彭宇案糊涂账动摇道德信仰”……
和解给案件画上了句号,但舆论并未平息。
因案件信息不再公开,坊间出现了种种猜测:
有人认为彭宇被人施加了压力,和解是人为掩饰;
也有人认为彭宇因为打官司严重影响工作,公司给他照发工资,他内心不安,不想再耗下去了;
还有人疑惑舆论给了彭宇这么多同情和支持,为何他要如此偃旗息鼓?
曾经坚称自己是见义勇为的彭宇,为何会对“承担了10%的责任,赔偿1万余元”的结果“表示满意”?
……
人们期待真相,可真相始终未明。
至此,彭宇案从一起个案,变成了一场影响道德信仰的公共事件。
彭宇到底有没有和老人相撞?
如果你必须要一个彭宇的正面澄清,那么这个答案可能一直无解。
最高人民法院的那篇长文里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省。
“不得不说的是,或许是人性的自私因子使然,我们习惯于为自身在众人中的冷漠去找到一个客观而冠冕堂皇的借口……”
到底是彭宇案毁灭了我们对善良的信仰,还是我们需要一个借口为人性的自私和冷漠买单?
如今,距离彭宇案已经过去整整16年。
彭宇自和解后,销声匿迹。
徐老太余生都活在谴责声中,最后在案发4年后故去。
一审法官王浩被调职彭宇案件,去往某街道办一冷清的司法所任职。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16年,我们似乎都被困在南京那个小小的公交站里。
但凡遇到“扶不扶”的问题时,总要来上那么一句:还记得南京的彭宇案吗?
顾虑是真的,为人性的冷酷找一个出口恐怕也是真的。
这个世界有冷到极点的人心,也应该牢牢抓住良知的一线光明。
正如那段话说的:
“当夜幕降临,站在高处看任何一座市镇,无数灯火星星点点在风中摇摇欲坠,明暗不定,但是却一直发出光亮。
世界有时候仁慈,有时候酷烈,但是那些小小灯火却长明不灭。它们只是为了照亮自己,但是却因此照亮了世界。
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奥秘。”
参考资料:
瞭望新闻周刊:《“彭宇案”真相再调查》
南方日报:《彭宇承认与老太曾碰撞》
成都日报:《彭宇案和解 谁为法律撞了道德的腰买单》
最高人民法院:《十年前彭宇案的真相是什么?》
共青团中央:《十年了,还有人在意彭宇案的真相吗?》
城市信报:《南京彭宇案主审法官被调离、徐老太搬家、彭宇辞职》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用于学习分享,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会及时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谢谢!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