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
独立影评、薄荷糖工作室创始人
荔枝影评类播客“薄荷糖电影季”主播
1597年10月26日的那个清晨,鸣梁海峡湍急的水流,冲击着岸边古老的岩石,发出了巨大的轰鸣。李舜臣站在那艘形单影只的板屋船指挥塔上,望着对面如乌云压城般的日本舰队,面色凝重。在他的身后,是十一艘袖手旁观静观其变的朝鲜战船,在他的面前,则是三百多艘来势汹汹志在必得的敌舰。站还是不战,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这从来也没能成为一个问题,始终伴随他的,只是深深的倦怠和无奈。从壬辰倭乱开始的六年当中,作为朝鲜水师提督,他曾率领舰队击退过日寇无数次的袭击,一手炮制了朝鲜水师不败的神话,尤其在朝鲜陆军节节败退,最终只能向宗主国明朝摇尾乞怜之时,李舜臣的胜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明军入朝后,为配合陆军的行动,李舜臣又在闲山岛大捷中大败日军,彻底割断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为停战和谈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时间风光无限。
战争造就了李舜臣,战前,他只是个爱好改造船只的狱吏,战后,他已是民众眼中的战神,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然而,历史总是如此似曾相识,狡兔死走狗烹露梁海战电影,功高震主的他,并未获得自己该有的荣誉,反而被卷入朝廷党争,锒铛入狱。
1597年,战端再起,日本出动兵力十四万,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朝鲜水师失去了李舜臣,在漆川梁海战中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战船损失殆尽。国难当头,这才有了李舜臣的临危受命,从囚犯重新成为水师提督。只不过这时的朝鲜水师,已是满目疮痍,唯一能够利用的,也仅有那十二艘板屋船和几百名无心恋战的士兵。
回望前尘,唏嘘不已,作为一名军人,最光荣的死法莫过于战死沙场,大海才应该是他的归宿,而不是那间黑暗潮湿的牢房,恐怕这才是李舜臣敢于孤身犯险以寡敌众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设想,早在出征之前,他便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所以才能在强敌环饲下显得如此淡定。然而,当他在下令开炮的那一刹那,或许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即将创造世界海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奇迹,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年后的露梁海战中,在胜利来临的前夕,误中流弹而亡。
这就是鸣梁海战历史的瞬间,它被定格在电影《鸣梁海战》的镜头里,穿越时空,来到观众的面前。此片横扫韩国暑期档,被将近一千八百万人观摩,连韩国总统朴槿惠都出面为它造势。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商业影片那么简单了,更像是韩国政府和电影公司合谋下的主旋律文化宣传。但和我们的抗日神剧境遇迥然不同,民众非但没有抵触的情绪,反而群情激昂,最终使此片超越《阿凡达》,一跃登上韩国票房历史总冠军的宝座。
要想理解为何韩国观众对此片抱有如此高昂的热情,那就还得去深入了解一下韩国的历史。这个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自公元前12世纪商朝的遗臣箕子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创立箕子朝鲜,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除一度被划为中国或日本的行政区域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臣服于中国的独立国家。套用我们历史教科书里面的一句话,韩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抗击外族侵略者的历史,而这里所指的侵略者,有中国,也有日本。虽然每次都被打得狼狈不堪,但这个国家一直屹立不摇,坚持至今,堪称国家中的小强,打不死的典范。按理说,这么长时间的斗争露梁海战电影,总会涌现出一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才对,像我泱泱上国,此类人物数不胜数,多到要看其抗击的对象最后是否被大汉族同化,才能决定其民族英雄的名分。韩国远没有这样幸运,在他们的历史中,能被公认为民族英雄的人物,只有李舜臣一人。要知道,在上世界九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经典游戏《帝国时代》里面,就收录了李舜臣和他的龟甲船,各项属性在海战当中首屈一指,其知名度可见一斑。
李舜臣的无限荣光,都和“壬辰倭乱”息息相关。“壬辰倭乱”,指的是1591年至1598年间,由日本发动的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战争,总指挥就是日本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丰臣秀吉。战争初期,朝鲜照例被打得落花流水,险些亡国,连国王都逃到了鸭绿江畔的新义州,无奈只能求助于当时的宗主国-大明。当时正值万历年间,国力未衰,遂派出明军十几万远赴朝鲜作战。这场战争,是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对决,最后以中朝双方的胜利告终,史称“万历朝鲜之役”。不过吊诡的是,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却被轻描淡写的略过,以至于诸多观众在观看此片时,对背景一无所知。
让我们把目光的焦点转到李舜臣身上,在海战中,他确实是一员不世出的名将,壬辰倭乱的前六年,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无人能敌。另一方面,在为人处世上,他不苟言笑,不善交际,不懂逢迎之术,再加上功高震主,最后身陷囹圄,险些命丧黄泉,也就不足为奇了。鸣梁海战之前,朝鲜水师已然全军覆没,朝鲜国王迫于无奈,才把李舜臣官复原职,但李舜臣的处境和心态,显然和之前已大相径庭,牢狱之灾已经彻底磨灭了他的理想和抱负,面对如此窘境,他唯一能做的,只剩下决定自己的归宿。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鸣梁海战,并不是李舜臣以十二艘战船抵挡日军三百艘战船,而是李舜臣以自己的旗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必死之心、一己之力,对抗日军的三十多艘战船。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出海之前,李舜臣要烧掉水师的行营,不留任何退路的踏上征程。侥幸的是,日军的内讧、李舜臣的威慑、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士气,在这种种因素的合力之下,奇迹发生了,鸣梁海战成为名垂青史的战役,历史有时就是这么讽刺。
一年后的露梁海战,是中日水师的决战,中朝水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将日军击溃。经此一役,日本大伤元气,再起图谋之心,则要等到三百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了。奇怪的是,这样一场大胜中,中朝水师居然折损了两名顶级将领,明军副将邓子龙和朝鲜水师提督李舜臣。据说,邓子龙亲自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冲入敌阵,骁勇无比,但奈何猪一样的队友误把火器投到将军的战舰,导致邓子龙葬身火海。李舜臣为救邓子龙,率龟甲船冲入敌阵,却被日军包围,结果身中流弹而亡。邓子龙之死,可以说是无妄之灾,但李舜臣之死,却令人困惑。以他的身份,派属下驰援即可,完全没必要亲身涉险,个中缘由,只能留待后人揣摩了。或许,在鸣梁就抱着必死之心的他,早就不存苟且之意,最终在露梁求仁得仁,带着对世界的怀疑和失望,葬身大海,名垂千古。
最后,让我们回到电影《鸣梁海战》中,当胜利终于来临,所有人欢呼雀跃的那一刻,李舜臣却悄悄转过身去,那疲倦而落寞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我们,千万别把我当神,我只是一个失意的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