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邓丹华 文/图
本报讯 5月23日,汝南县城北关大付庄村村民胡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她和家人捡到一个100多公斤、类似菌类的物体,怀疑是传说中的“太岁”肉灵芝,希望媒体帮忙找人进行鉴定。
当日下午3时许女记者肉灵芝,记者驱车来到胡女士家中,见到了被胡女士放在缸内和塑料大盆内的大块类似菌类的物体。
记者看到,该菌类呈灰黑色,透明,似胶状物。用手摸,滑滑的、软软的。用刀切开,从切口往里看,里面呈现半透明的肉色,看起来和牛皮筋有点儿相似。
据胡女士介绍,5月9日下午6时许,她和丈夫张先生吃罢晚饭到天中山广场散步。当他们走到天中山广场北面的鹅鸭池旁边时,被施工挖出的“泥块”拌了一下。张先生低头一看,发现脚下是一堆黑乎乎的东西。张先生用脚踩了一下,感觉软软的。
被泡在缸内的“太岁”。
这个“泥块”引起了张先生的好奇。他把“泥块”翻过来,用手摸了摸,感觉“泥块”软软的、黏黏的,且富有弹性。张先生用水将“泥块”冲干净,发现里面有和牛肉相似的纹理。
“难道这就是新闻里报道过的‘太岁’?”平时爱关注新闻和奇闻杂事的张先生心中暗想。
张先生和妻子胡女士又在周围不同的地方寻找,一共找了5块同样的东西。随后,张先生和妻子将这些东西抬回家中。
回到家后,夫妻俩上网查找关于“太岁”的资料和新闻报道。张先生越来越相信自己捡到的就是“太岁”。
“经过10多天的冲洗和浸泡,这100多公斤的东西好像更透明、更有弹性了。”张先生指着被放在缸内的“太岁”说。
“我把它放到锅里煮,它变得越来越小,直到什么也看不到。但水一凉,它又恢复到原样。”张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
随后,他用刀子割了块类似菌类的物体放到锅内,然后加入热水。记者看到,这个物体遇热后颜色马上由灰黑色变成白色,且块头越来越小。张先生将其捞出放到冷水中,不久它又恢复了原样。
随后,张先生又拿出一根铁签,将其串成一串放在火上烧,只见它慢慢变小,颜色慢慢变黄,还不停地滴着像油一样的液体。燃烧过程中,记者没有闻到丝毫被烧焦的味道,却闻到了淡淡的清香。
据了解,“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大型粘菌复合体,是由细菌、粘菌和真菌三类构成的一个聚合体。《本草纲目》记载:“太岁”具有“久食,身轻不老,延年益寿”的养生和保健作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的记载。《山海经》称之谓“视肉”、“聚肉”、“太岁”、“封”,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太岁”十分稀有,是百药中的上品。有典籍记载,太岁性平,苦,无毒,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肝等价值。有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太岁”的主要成分是PQQ,用于免疫力调节、癌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因此称“太岁”为“生物和氏璧”。但“太岁”不建议被直接食用女记者肉灵芝,因为它除了有益的物质外,还有很多有害物质。目前,科学界对“太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它有太多的奥秘没有被揭开,人们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传说中。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