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日本陆军,在各参战国中确实是独一档的存在,不仅在于他们的单兵素质很高,可以将的一战装备的陆军番号网站,可以在二战初期可以和英美军队打的有来有回。更特殊的是在于他们的军队编制的,确实也是和主流的西方军队不太一样。
当然这种编制的不仅仅在人员和武器调配上,更在于他们的称呼上也是充满着日本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
乡土气息的部队番号
从当初成立的明治六大镇台开始,新式的日本陆军就长期实行地方征兵制。
并且在全面抗战在前在全国设立16个师团管区,咱们说的日本17大甲等师团(近卫师团是)就是来自这些师管区。日本在每一个师管区内都会设有4个联队管区,1个联队管区内负责在本地区招收兵员;而其他的特种兵联队的兵员征召任务则由师管区酌情分配给下属各联队管区。
日本的16个师管区
这种以乡党为招兵风格的规定,也让日本的师团都有比较强的浓厚乡土气息。
基本上师团内的士兵们都是来自同一地方,有的人甚至是邻居(军官是经过大本营委派),所以很多人在称呼日本师团的时候,经常喜欢在师团的地方加上地名,比如驰名中外的第4师团,因为师管区来自大阪,所以也被人成为大阪师团。师团下属的各个步兵联队,也都是以联队管区来命名番号网站,比如熊本第6师团下属的13、23、45和47联队,就经常被人称为熊本、都城、鹿儿岛和大分联队。
突入南京城城内的第六师团
当然日本军队的番号这么分法也是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大家都是同乡,在作战的时候可以相互信任,让部队有归属感,在战争空闲时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管理起来会很方便。缺点也是很明显,就是因为地方的不同,每个部队士兵们的习惯也不一样,也造就了每一个师团不一样的性格,比如熊本和仙台师团,祖上就是产强兵,民风彪悍,因此这样的部队有匪气,而来自大阪的第4师团则是来自喜欢经商的大阪城,因此喜欢打仗的时候耍滑头,而来自日本山口组总部的东京101师团则是流氓气息很重,经常喜欢打骂长官,让其倒洗脚水。
战争结束,兴高采烈回家的大阪兵
部队怎么称呼
虽然都有正式的编制,但是如何称呼作战部队也日军一件麻烦事。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日本不喜欢直接念军队的数字番号,更不要说他们的地名番号了,比如第8和37联队都是在大阪,叫大阪联队,谁知道是叫哪个?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军部则是习惯的师团级别以上作战单位称之为“兵团”,大队以上作战单位称之为“部队”步兵中队以下则是称之为“队”。战时,为防止泄露番号,日军习惯以部队长的姓称呼该部队。
1937年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
以军级作战单位为例,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的第十军,军长为柳川平助,因此也被称之为柳川兵团,而在华北我们熟知的广岛第五师团,因为当时的师团长是板垣XXX,所以也叫板垣部队,在的诺门被苏军打残建制的23师团,因为师团长叫小松原道太郎,而《亮剑》中山本一木的原型,华北日军的特种作战部队益子挺进队,也被人称之为益子队,其原番号是华北日军弘前36师团步兵223联队第9中队(中队长益子重雄),因此山本特工队我们可以猜测应该是一支中队或以下编制作战单位。
益子挺进队,队长益子重雄
不过这个称呼有一点不好,那就是随着师团的扩编,有的师团师团长姓氏相同或者有的部队长官更迭频繁,部队称呼不断变化,造成了部队称呼不断变化的情况,比如在昆仑关战役的时候广岛第五师团的指挥官已经换成了今村均中将,因此应该叫今村师团而不是板垣师团。
日军大将今村均
为了让部队有正式的代号,到了1941年9月,在对东南亚和太平洋准备进行攻击的时候,日军大本营颁发了《昭和16年度陆军动员计划令细则》,下令给所有混成旅团、师团和军配置一个永久的称呼代号,用以方便联络的,这个代号是单个汉字(方便记忆)比如,配发给第3师团的文字代号为“幸”,故而第3师团的代号为“幸”师团。
在最初期代号的时候,日本还是根据每一个师团的特点和地域特色来进行编制的,还是大阪第4师团为例,他么你的代号是的“淀”,取名的来意是因为大阪标志性的河流淀河,一条贯穿大阪市区的大阪母亲河,以前丰臣秀吉在筑大阪城的时候,也将自己最喜爱的妃子称之为“淀殿”,而第2师团的代号则是“勇”,这主要是因为仙台地区民风彪悍,第2师团是当时日本陆军中作战最勇猛,也是最擅长打硬仗的部队,近卫师团被称之为“宫”这也和他们经常担任宫城警备,包含皇宫的的工作性质有关。而18师团被称之为“菊”,也是日本大本营为了表彰他们作战彪悍、以及内敛的作风故而将代表皇室的“菊”授予这支部队。但随着的部队番号的不断增加,后续新增的部队的代号则是显得有点的随意,甚至因为扩军,很多120以后的番号师团,甚至得用2字代号,比如大阪132和熊本133师团就被称之为”振起“和“进击”,其名字只是好听,并不具备特殊意义。
二战中的日军形象
作为的部队称号的文字代号使用久了也是会有弊端,特别是在战争后期日军的密码和电报频繁被美军截获,因此在一些大的行动中,日军会选择临时改变的部队的代号,以便迷惑对手,典型的例子是在“大陆一号”(豫湘桂)作战中,日军就曾临时更换全部参战部队的文字代号以迷惑国军。比如第3师团的代号从“幸”改成了“山”(24师团)、第40师团从“鲸”改成了“宫”(近卫师团)、第116师团从“岚”改成了“旭”(23师团),让人以为此次进攻的日军是南调的关东军(第23、24师团),而掩盖他们还是以11军主力(第3、40和116师团)作为进攻主力的意图。
豫湘桂会战南下的华北日军
雨田君说
日军之所以取这种另类的番号或者代号,其原因雨田君认为不外乎这几点:
首先是日军的征兵制度导致的,就地征兵和本乡兵源制度让他们的军队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因此在称呼的时候难免要用地方名来称呼,方显的亲切和顺口。
其次是的日军在军队代号的选择上选择的长官名字命名,更多的是来自他们在战国以后一直形成的习惯——以长官唯命是从,比如人们耳熟能详战国时期的岛津部队就是岛津义弘带领的军队,这也体现出日本文化中的绝对顺从,有一种浓浓的武士色彩。
概言之,日军的部队番号和代号,确实是五花八门,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股“中二风”,这也体现了传统日军,保守的军队体制,这也从侧面昭示了日军失败的必然性,一支不与时俱进的队伍是必要的被他人所击败。
—the end —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