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_古筝曲高山流水曲

古筝曲高山流水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_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

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

顾梅羹先生编著的《琴学备要》里面记载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百瓶斋》张孔山传谱《流水》:

《流水》这一琴曲的故事,出于《列子》和《吕氏春秋》等书的记载,已详见《高山》的说明。它的传谱,也是最早见于明初朱权的《神奇秘谱》,据原解题说:“《高山》《流水》本只一曲,前半曲描写高山,表现‘仁者乐山’,后半曲描写流水,表现‘智者乐水’;到了唐代才分为两曲,还不分段数,到了宋代,就将《高山》分成四段,《流水》分成八段了”。我们从已经掌握到的明、清两代传统的琴谱中,可以看出从明代晚期起到清代,《高山》又由四段逐渐发展到六段、七段、八段了,《流水》则一直是八段。但现时弹《流水》的都是用的清代咸丰至光绪间(1850—1876)川派琴家青城道士张孔山的传本,一个是《天闻阁琴谱》刻本,一个是《百瓶斋琴谱》写本;张氏传本与各家琴谱所录者不同之处,就是张氏在原第五、六段之间,特别多了一段,成为九段,所多的这一段,即张本的第六段,也就是海内琴家所艳称它为“七十二滚拂流水”的一段滚拂;其余前一至五段,后七至九段,仍与《神奇秘谱》较近,也可能说还是一系相承的。可是《天闻阁》和《百瓶斋》两本的第六段却又不很同,《天闻阁》本是经纂辑人唐彝铭收刻时有所删改,并将那些滚拂和滚拂中参用和音的技法,与张氏商定创拟了几个新指法名称和减字,在卷首写了一篇《流水》指谈,但很费解;另在补刻本(《天闻阁》有前刻和补刻两个版本)《流水》曲谱后面附了一个新指法简说,两个解释又有很多的矛盾,因而影响后来按弹《流水》的人一些误解,不易得到正确的处理和效果。《百瓶斋》本是我的先祖父百瓶老人得自张氏亲授,张氏自称原出冯彤云手授口传,向无成谱,经他长期揣摩加工修订,当日先祖父是在张氏手授他老的时候,现场对琴,一字一音,一动一作,完全用传统的旧指法减字记写成谱,于复杂繁难之处,另加旁注说明;从谱的表面看,虽似乎比《天闻阁》本繁琐笨拙,然而记得详细,说得明白,并不费解,据先祖父的跋语说,是“非常慎重忠实的纪录,唯恐稍有差谬,还经过张氏覆审”。因此有些琴家认为《百瓶斋》本师承明确,比之用《天闻阁》本按谱寻声,更能传出孔山原貌,而且在摹拟水流里的旋律性较强云。

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_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曲

这里所采用的谱本,即是根据《百瓶斋》本,继承百瓶老人受传于张孔山的弹法整理的。这一曲的结构,是以首段作引,用两淌、一涓、一轮、一滚拂、长锁振起全曲水流之势;要在左指滑下轻稳不浮,复上掉转有力,右指涓、轮、滚拂、联贯分明,泯然无迹;虽短短三四句中,而飞扬动荡一派千浔的形貌,已隐隐具于指下。二、三两段以叠涓、轮历、拂、锁的技法,用泛音写出山谷中小溪、瀑布潺湲滴沥,飞溅迸沸的各种泉声,运指必须简净轻灵,取音才得清脆劲健。四、五两段是幽壑之泉,已出山汇流,渐有风发水湧,波涛起伏之势;全在两手应合顿挫中传出神韵。第六段起,则水流已入大江,汪洋浩瀚,势正湍急,有过峡穿滩,掀起惊涛骇浪,奔腾汹湧,不可测度的形象,也就是全曲最紧张、最精彩、最突出、最主要的一段;全段用右手连绵不绝的猛滚慢拂,左手往来绰注,配合和音,两手略无停机,必须如珠走盘,毫会滞碍,而缓急轻重之间,既要过接浑成,不觉突兀,又要脉络清晰,不涉含糊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就更能推波助澜,一气流转;而后“洋洋兮”、“荡荡兮”的浩大声势,才可以尽情摹拟表达出来。七、八段是危滩已过,渐就平复,但高潮之后,仍有余波,所以这两段又必用忽缓忽急,或放或收,再三跌宕的手法节奏,和最后的四转滚拂往来,显示出迴澜激石,漩洑溁涡之势,而作为通章前后首尾的回合照应。九段打圆二下徽外,转作入慢收音的节奏,写出广流绵邈,徜徉汩没,朝宗归海,杳然徐逝的气象而终曲。

上面关于《流水》的结构,和前一曲《高山》的说明,都是按照传统的解题,从适应标题的表面、偏重于摹拟自然去体会分析的。但根据《列子·吕子》等书的记载,钟子期赞美伯牙弹琴的效果,是“巍巍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海”,显然是借山水作比譬,以巍巍兮洋洋兮形容崇高和浩大的辞彙,暗示所想要表达而未说明的某种内容。我们今日弹这《高山》、《流水》两曲时,就不要单纯地摹拟自然。

《高山》、《流水》自从唐代分成两曲后,明、清两代各家传本,都未能复合联奏,独张孔山氏所传,两曲节奏气脉,仍然一贯,可分可合,两谱于衔接处均已注明,所以更可珍贵。也可以看出张氏传本必大有来历。

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_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曲

关于《高山》,顾梅羹先生认为:

列子《汤问篇》记载着周朝春秋时代“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鼓时,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海。’”的故事。《吕氏春秋》也同样记载了这个故事,并且多添了“子期死后,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以为世无足知音者也”的文字。这一故事,两千年来传为知音美谈,所以很早就传有《高山流水》琴曲的名称。

至于《高山流水》传谱,最早见于明洪熙元年朱权所辑的《神奇秘谱》之太古神品中。据它的解题说:“《高山流水》原为一曲,到唐代分为两曲的。

古筝曲高山流水曲_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

《百瓶斋琴谱·高山》欧阳书唐跋中也同样记录了伯牙与子期的这段故事:

“此调音节澄静,抑扬顿挫妙自入神,每值清风明月、露下天高,正襟危坐,焚香缓奏,如处群山万壑之中极游观之,乐诚古调之希声也。但同好者勿谓其味淡,须领会神恬以。然悦耳之曲乃惬心之曲,所期操缦者息心重之。《高山操》古伯牙新作也。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曰: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再鼓之又曰:洋洋乎,志在流水。后子期殆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以知音之难也。新调飞扬缥缈,息心静听,俨然有层峦叠嶂琼崖瑶岛之思。虽其章法,略仿洞天,而其旨自别。二三段,如入穹崖深谷,宛然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巍巍洋洋,不可拟测,六段之旨,恍若山阴道上水流花放,百鸟和鸣,令人应接不暇,何意旨之深哉。”

欧阳书唐跋之后是顾梅羹跋:

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_古筝曲高山流水曲_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

“高山音节雄厚和平,雍容博大,不以变异纤小取胜,而苍古浑沦中,自具精彩生动之致。曲中用五层写法,描摹高山之高崇。起首一段,散弦缓弹入调,从容端正,大气磅礴,巍然如泰岱岳崇,有众山仰止之象,是未入山前,山外望上,远写高山巍峨之貌。二段句句顿挫,有登高自卑,步步上升之势,是初入山麓,近写盘于坡坂,转此冈峦之境。三四两段,则滴滴泉声,嘤嘤鸟语,丁丁樵斧,谡谡松涛,如从空谷传来,有万山皆响之趣,是入山已深,在涧壑林谷忠,写细写应接不暇之景,五六段抑扬起伏,一气呵成,宛然万壑争流,千岩竞秀,是于嵯峨崇峻中,极写山光风景,缥缈飞扬之盛,是全曲精神集结处,亦即振衣千仞,登峰造极之时。末段打圆跌宕收音,终以滚拂,虽与一段首尾相应,而意致不同,有身凌绝顶,居高临下,俯视一切之概,恍如杜少陵《望岳》诗所云: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意。盖心已无可在高,境亦莫由更上,是用高写法写出峻极于天,而小天下之势,以为全曲作结。操缦者必先息虑静气,深体冥搜,设想意中山,神会心中景,身化景中人,真如历境追踪,而后抚弦动操,始能得心应手,达意移情。徐青山所诏,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得之弦外,与山相叹,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淌恍者是也。是有不仅于高山一曲而然,凡属诸曲,莫不皆然也。《高山流水》自唐人分为二曲,后来各谱所传均未能复合。半髯子此谱,独能与流水一气贯串,可分可合,故尤足珍贵。”

资料来源

★《琴学备要》,顾梅羹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

高山流水是古琴曲还是古筝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曲_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指谁的故事

《百瓶斋琴谱》(清)顾玉成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5.10

绿绮琴社贺玲老师师承谱系:

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朱默涵——贺玲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