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元年,建文帝的强势削藩策略令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于北方起兵,轻易拿下北平城,因其在北方明军中极具影响力,众多旧部先后归附,实力暴涨,成为建文帝的心头大患,持续了四年的靖难之役也拉开了序幕。

 

而在靖难之役期间,李景隆堪称是靖难第一功臣啊,不仅仅是他打开了南京城门,献降于朱棣,同时李景隆在朱棣一派尚未强大之时,屡屡战败,折损了南军大量精锐部队,给了朱棣做大的机会,可以说,李景隆妥妥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简单来说就是,李景隆什么都不做,朱棣可能就没办法搞得风生水起了。

《明史.李文忠传》及燕兵起,长兴侯耿炳文讨燕失利,齐泰、黄子澄等共荐景隆。乃以景隆代炳文为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帝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大将耿炳文被朱棣击败,作为明朝名将李文忠之子的李景隆被推举为主将李景隆,统领南军50万大军北上,建文帝意图一劳永逸,彻底扑灭燕军的反叛。

 

建文帝对李景隆是寄予厚望啊,在李景隆出征之前,不仅赐了通天犀带,还行了捧毂推轮之礼,就是扶着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推着车前进,这是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啊。

李景隆是真的草包吗_李景隆_燕师起,李景隆北征屡败

李景隆当然配不上这么隆重的礼遇,但是说另外一个人,大家就有印象了,就是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乐毅,燕王在任命乐毅为主帅的时候,就行过捧毂推轮之礼,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差点直接灭了齐国。

 

建文帝估计要的也不多,只希望李景隆拿下一城,也就是北平,北平只要被拿下,燕军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对明朝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但有句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李景隆统领的大军可没有几个看重这位纨绔子弟的。

《明史.李文忠传》景隆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诸宿将多怏怏不为用。

《明太宗实录》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李景隆,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明史.成祖本纪》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忍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

当时李景隆整合各方兵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的50万大军,已经向河间之地集结了,虽然南军部队肯定没有50万那么多,但是兵力上必然是要远远多于燕军的,而且战力不低。

李景隆_燕师起,李景隆北征屡败_李景隆是真的草包吗

 

面对这么庞大的主力军团,李景隆一人却成为调节平衡的人物了。

一方面,南军主将轻视李景隆,面对这个纨绔子弟,众将提不起为他卖命的兴致,南军战力自然大幅削弱。

同时朱棣表现出了更加挑衅的一面,李景隆已经率军逐渐逼近燕军的势力范围了,而朱棣呢?召集诸将,开战前会议,不讨论如何抵御李景隆的主力南军,而是率领燕军精锐东进,去解永平之围去了。

 

永平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卢龙县,当时明将吴高率部围困永平,朱棣做出了正确判断,认为自己只要东进,吴高必然望风而逃,永平就可以解困,同时朱棣也有冒险之举。

《明史.仁宗本纪》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此次朱棣率主力燕军东进,大后方老巢北平留下了世子朱高炽带领的万余部队驻防,北平城虽然易守难攻,但是万余人面对数十万大军的围攻,谁也不敢保证可以守得下来,但是朱棣没有别的选择了。

李景隆_李景隆是真的草包吗_燕师起,李景隆北征屡败

 

朱棣率众东进,不仅解了永平之围,还继续北上,攻入大宁。

《明史.成祖本纪》壬辰,吴高闻王至,果走,追击败者。遂北趋大宁。居七日,挟宁王权,拔大宁之众及朵颜三卫卒俱南。

朱棣掌控了宁王朱权,进而扩充了部队,吸纳了宁王的部众,最重要的是,获得了朵颜三卫的骑兵部队,实力得到了大幅增进,有了这些资本,他才可以南下,与李景隆的主力南军一战。

同时,朱棣此举也是有兵行险招的意味,他说李景隆是纨绔子弟,但是毕竟南军优势摆在那里,不是说没就没的。

 

所以朱棣也希望通过自己把主力调走的举动,让李景隆贸然进兵,但是李景隆率领的部队北上围困北平城,是九月十月的事情,那个时候北方逐渐寒冷,大幅削弱了南军的战力。

加之规模越大的部队,就越有随时崩溃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后勤补给问题,打仗时期,将士吃不饱,太容易被对手找到突破口了。

李景隆_燕师起,李景隆北征屡败_李景隆是真的草包吗

因此朱棣的战略意图是,自己率精锐东进北上,既可以解永平之围,也可以夺得宁王的兵力,扩充自己的部队,同时吸引李景隆的南军,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进攻坚城北平,这样的话,南军锐意被消磨,他再带领燕军主力回防,有一战定乾坤的机会。

 

当然,机会越大,伴随的就是风险越高,结果李景隆是真给朱棣机会啊。

《明史.李文忠传》景隆闻之,进围北平。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

《明史.瞿能传》于是燕人夜汲水沃城。方大寒,冰凝不可登,景隆卒致大败。

李景隆率大军围城,明将瞿能带着儿子猛攻张掖门,几乎攻破了,以南军的兵力优势,只要李景隆及时驰援瞿能,那么北平城就破了。

 

只要南军可以入城,朱高炽带领的燕军就是在有抵抗意志,也难逃覆灭的结局,北平城就被拿下了,想象一下,当北平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朱棣军中时,燕军必然大乱,朱棣拿什么和李景隆的南军主力相抗呢?

燕师起,李景隆北征屡败_李景隆是真的草包吗_李景隆

李景隆玩了一手微操,强行叫停了瞿能的攻城行动,原因是他不希望这么大的功劳被瞿能抢走,同时他认为,瞿能今天可以攻破城门,明天也可以,不在于瞿能是否勇猛,而是城内的燕军已经到极限了。

 

所以李景隆整兵再战,自认这北平城已经是唾手可得,估计当时朱高炽听到张掖门即将失守的消息时,自杀的心都有了吧,结果南军车了,这给了朱高炽喘息的机会,他命人在城墙上浇水,因为天气寒冷,城墙外面就凝结了冰层,不利于南军将士攀爬了。

更要命的是,等到李景隆再组织兵力攻城,发现守城燕军依然斗志昂扬,南军久攻不下,士气受挫,但是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的机会不会再有了啊。

 

等到朱棣率军回援的时候,李景隆也不想撤了,转头去和朱棣正面交锋,结果朱棣的燕军本来就擅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发动进攻,如今又得到了朵颜三卫,李景隆这个纨绔子弟哪里是朱棣的对手,很快数十万南军被朱棣正面击溃了。

《明史.成祖本纪》王以精骑先破其七营,诸将继至,景隆大败,奔还。

自此一败,朱棣彻底站稳了脚跟,而南军士气受挫,李景隆只能南撤龟缩了,可以说,但凡明朝初期那些能征善战的悍将还有一个活着的,朱棣都别指望能打赢靖难之役了,李景隆就是妥妥给燕军刷经验的家伙啊。

参考资料《明史.李文忠传》《明史.瞿能传》《明太宗实录》《明史.仁宗本纪》《明史.成祖本纪》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