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宋 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
中国文人,特别喜欢托花草以明心志。
陶渊明咏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诵梅……黄庭坚则独爱水仙,前后写过六首咏水仙的诗,其中一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写到: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山谷化用此句,写水仙临水自照、得水能仙之态,极为妥帖,而水仙凌波仙子的别称,也由此奠定。
历史
水仙原产地中海一带水仙水仙,大约于唐末五代时传入中国,唐末段公路所著《北户录》中的有一段文字:
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
孙光宪在江陵时,有蕃客穆思密赠送给他几棵水仙花。
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据此推算,水仙在我国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唐人喜爱雍容华贵的牡丹,对轻盈秀雅的水仙鲜少提及。
到了人文荟萃的宋代,风气为之一变,水仙开始进入文人的视线,成为反复吟诵和赞美的对象。
由于其清绝出尘的神韵,水仙逐渐成为古代文人,室内清供陈设的常用花卉。
元代程棨《三柳轩杂识》,以水仙为雅客。
在清代苏灵的《盆景偶录》中,则将水仙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草四雅。
品种
水仙有单瓣和复瓣之分。
朱熹有诗: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这写的是单瓣花,它的花朵白色,中央花蕊黄艳,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黄杯,故水仙别名”金盏银台”。
复瓣水仙,不生副冠,花蕊黄白相间,所以有别名”玉玲珑”。
单瓣水仙
复瓣水仙
清供
水仙,可以水培、盆栽,亦可做瓶花。
文震亨《长物志》:
冬月宜多植,但其性不耐寒,取极佳者移盆盎,置几案间。次者杂植松竹之下,或古梅奇石间,更雅。
以水仙佳者水培,次者伴松竹盆栽,两者形式不同,各有所宜。
宋代范成大《瓶花》有云:
水仙携腊梅,来作散花雨。
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称:水仙宜置瓶中,前接腊梅,后接江梅,真岁寒友也。
自宋代以来,文人雅士就将水仙,与花期在腊月左右的腊梅、江梅一并插瓶,作为书斋清供观赏的主要花卉。
汪曾祺在《岁朝清供》里说:
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在传统月份牌“月令花神”中,十二月所对应的就是水仙,司花之主即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宓妃。
中国古代文人通过一盆草,几朵花,与自然沟通,取其生生不息之意,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审美外化,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极致生活美学。
不论天气阴晴,人情冷暖,总能在隆冬里,开出一瓣心香,这就是水仙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古今同是。
水仙花
宋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水仙
元 袁士元
醉拦月落金杯侧,无倦风翻翠袖长。
相对了无尘俗态,麻姑曾约过浔阳。
水仙
明陈淳
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
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
水仙花
清王夫之
乱拥红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
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
水仙花
秋瑾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李渔《闲情偶记》:水仙一花,予之命也。……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水仙,不须泥土,只要一钵清水、几块山石,便能含芳吐翠,简朴素雅,难怪笠翁癖之入骨。
冬日,老盆蓄水仙一丛,佐以清供文石,杜门却扫,镇日读书吟咏其间,虽非神仙中人,亦堪睥睨豪富只解销金帐底、牛饮池中。一笑!
南宋 赵孟坚 《水仙图》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