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清凉地儿-了琹©
封面图|清凉地儿-了琹©
今日处暑。可能有人会好奇,“刚过完了‘秋’,怎么又回到‘暑’?”
记得儿时,很多个摇着蒲扇的暑夜过后,墙角忽然听到蛐蛐的叫声,月色里渐渐起了凉意,老人们便会念叨一句民间谚语,“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
后来才明白,原来,处暑才是一个真正从夏到秋过渡的节气。处暑一到,暑气一收,秋凉渐显,秋天才是真的来了。
【 处暑起源】
暑气至此迎秋声
处暑,是一年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气象意义上的秋天的开始。
此前,廿四节气中的立秋本为秋季的开始,但它是天象意义上的秋天,与气象上进入秋天的标准并非一致。
处暑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处”,是终止之意,“处暑”即是出暑,意为炎热暑气即将过去,夏天真正要结束了。
图|拟见 ©
这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历书》里也说道:“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雨季结束,我们迎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时节。
图|拟见©
虽然暑热退去,但也不是立刻就消散无踪,而是渐渐消退。因此,处暑期间,在民间依然有“秋老虎,毒如虎”“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民间谚语,“处暑后十八盆汤。”清代顾铁卿《清嘉录》也曾说:“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意思是说,进入处暑后还要再经过18天的流汗日,每日以一盆水洗澡,秋季的寒凉才真正来临。
图|夷山窑©
【处暑物候】
天地始肃,万物秋凉
处暑,告别了闷热的苦夏,风吹飒爽的秋凉伊始。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这个秋天向我们开始真正招手,如何能够拒绝得了它的惬意凉爽?禾苗稻谷的耕耘有成,瓜果饱满丰盈,谁能不沉浸于这样丰收的喜悦之声?
图|拟见©
处暑之秋处暑,也意味着天地肃杀之气渐起。“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看草木片片摇落、老鹰搏击长空、寒蝉声声渐咽、蛐蛐适时而鸣,方知四时有序,万物于此过渡的季节,已做好轮番登场的交替等候。
处暑三候
一候 · 鹰乃祭鸟
老鹰感知秋气而开始狩猎,并将猎物陈列,如同祭祀,且鹰不猎有胎之禽,古人称之“义禽”。
二候 · 天地始肃
天地万物开始凋零,金秋肃杀之气渐起,古代常在这一时节处决犯人,谓之“秋决”。
三候 · 禾乃登
禾者,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总称,成熟曰“登”。收获之季,作物成熟,五谷丰登。
【处暑农事】
耕耘繁忙,秋收秋种
对古人来说,处暑秋收,是季候中的一件大事。
处暑以后,由于夜寒昼暖,庄稼成熟很快。民间说“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都在期待着作物要收获了。
此时,南方两季的早稻一片丰收,农人热火朝天进行收割,“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迟来的晚稻,也正处于成熟之前的重要时期,农人会抢抓农时,进行田间管理。
其他豆类、花生、大秋经济作物等,也已经成熟待收。农人将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秋收开始喽!
对传统社会而言,五谷丰登意味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喜悦更让人陶醉!
除了收获,这个节气里也要种植。别看已进入秋天,有些作物需要在此时播种,比如大白菜、萝卜等冬季蔬菜。江南的民间,也有“处暑种荞麦”一说。
耕耘繁忙,秋收秋种,对于农人而言,处暑就是这样一个农事过渡的节气。
每一次的收获,都是上苍的恩德与眷顾,无论收成如何,内心只有敬天感恩,一片纯然的赤诚;每一次的耕种,都是向土地的虔诚叩问,将家人的饱暖和美好日子的期盼,全然托付其间。
丰收不是最终的结束,而是又一次耕耘的出发。
如今我们虽然已习惯生活在城市,不再记得如何依循时令去耕耘和收获,但是先民的朴素生命观,何尝不是依然影响着我们:低头行路,抬头敬天……
【处暑习俗】
一步一望,静气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习俗,大多与祭祖迎秋有关。人们会对过去做一个回首,祭祖告慰,也会在“多事之秋”收摄身心,一步一望,静气迎秋。
· 祭祖·
农历七月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记:“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 拜土地公·
处暑节气,农家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将麻、谷悬挂门首。
·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东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
此时,浙江沿海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欢送渔民们开船出海。百舸齐发,人海涌动,鼓乐喧天,一派壮观景象。渔民还会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敬献礼品,协奏民乐,祭颂大海。
· 秋燥养生·
处暑之后会出现“秋老虎”,容易产生秋燥。人们不适应冷热交替,还会引发多种疾病,这便是“多事之秋”。
所以在处暑节气,人们要当心秋燥伤人,注意平时的饮食调理,多食清淡食品,比如梨、百合、马蹄等,“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秋鸭肥美,味甘性凉,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在起居方面,为防“秋乏”,可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唐朝的陆龟蒙写有“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也含有静气缓心、徐行养生之意。
【处暑雅事】
凉风有信秋意浓
处暑,秋至,凉风有信处暑,秋意渐浓。对于古人而言,多的是生活的乐趣。人们喜欢结伴出游感受大好时节,或者在秋虫、秋花的陶冶中,怡情养性,静享秋的诗意。
图|清可©
·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暑气消退而人心爽朗,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此时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秋云飘逸于高远天空,纤巧轻盈,疏散自如,赏云人无不心旷神怡。
而秋水澄澈如镜,共长天一色,让人情动于中,神思遐飞,正适合结伴畅游,开阔身心。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处暑赏花·
处暑花卉最是紫薇,晓迎秋露,淡雅高洁。明代袁宏道在《瓶史》中,便把紫薇视为“七月花盟主”。
杨万里曾感叹,“紫薇长放半年花”。处暑节气前后,其他名花或时节已过,或尚未盛放,唯有紫薇花期绵长,自夏至秋,在这个节气里最是醒目。因此,古人常把它看作阴历七月最值得观赏之花。
图|清可©
· 秋官蛐鸣·
处暑时节,蝉鸣渐咽,蛐蛐开始活跃在田野。古人喜欢捉来养秋虫,并将之视为文人雅趣,怡养性情。乾隆皇帝极爱蛐蛐,还曾赐给它一个美名“秋官”。
图|夷山窑©
《诗经》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即蛐蛐,古时也称为“促织”,大概是古人觉得只要听到这种虫儿叫得欢快,天气也就一天凉过一天,要赶紧织布、为家人缝制寒衣。
“迎凉蟋蟀喧闲思,夜静更深如话。”如今当我们在城市中,偶有角落听到蛐蛐叫声,是否还会像古人一样,感知秋声的雅兴,或勾起一缕思乡怀人的情绪?
图|清凉地儿-了琹©
【 处暑心事】
夏天的遗憾,会被秋风化解
处暑的天气,果然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了。东汉《四民月令》云:“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古人深知过了处暑就到秋天,需要准备换季的衣服了。
《养生论》也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这也是在提醒我们,适时添加衣物,不可贪凉。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图1.2|清可©
因为深知世事无常,人间有团聚就会有离别,所以我们结伴秋游、尽情共赏秋色;因为深知农人收获不易,我们感念上天的馈赠,将盘中餐、碗中米粒粒珍惜;因为没来得及倾听蝉鸣,更要去墙角细寻蛐蛐的欢快,在秋声中铭记每一个节令的提醒,感知时光的匆匆。
好在,夏天的遗憾,会被秋风化解,就像人生的“过渡”不是结束,而是又一次的重新出发。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们会更好地遇见,人生成熟的本色。
图|拟见©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