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考古发掘散记

在古都开封政治中心的南侧,有一片开放的城市绿地,取名市政广场。广场内,从天空朦胧到繁星闪烁,不管是雨后初晴,还是白雪皑皑,好像一直都有人乐在其中。穿越这个鼎沸的城市绿地,南侧有一道红砖修砌的围墙。跃过围墙,空气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蓝墙蓝瓦、空间结构的大棚矗立在眼前。棚内呵护的就是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

公元956年,东京城的第一任规划大师—时任东京城副留守的王朴擘划都城,在此处设立了一座城门。周世宗柴荣赐名迎秋门。

东京酒店东京酒店_宋朝东京_宋朝趣事宋朝有趣的历史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太原宋朝东京,灭掉北汉,基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留纪念,改迎秋门为顺天门。

公元1075年,宋神宗授权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和水利专家—内供奉官宋用臣改建顺天门。

公元1232年,这座帝都的西大门在金元战争中轰然倒塌,就此废弃。

时光流转,780年后的2012年,这座充满宋代气息、饱含宋代技艺、头戴帝都王冠、埋藏在地下8.5米的标志性城门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顺天门遗址发掘与其她同类型遗址考古最大的不同就是,先预设建立遗址博物馆,然后启动考古发掘工作。顺天门遗址博物馆是开封市第一家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建设的博物馆项目。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拿来套用,政府、企业、考古队都在努力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模式。

这是一次波折起伏的探索历程,这是一次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的磨合过程,这是一次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全新尝试,这是一个考古发掘与博物馆展示结合最密切的方案,这是一个开封市公众考古最成功的个案。

顺天门遗址博物馆从筹资、立项、拆迁、考古、规划、申报到建设都倾注了各相关部门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是一次政府顶层设计支持、各部门齐心合力作战、企业出资劳力参与的大合唱,这是一个举全市之力打造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这是一项纳入到国家战略—大运河文化带和黄河文化带的文旅项目。

考古工作是这个项目的基础工作,也是贯穿始终的一项工作。笔者经历了从项目动议到场馆立项审批的全过程,是本次考古发掘的执行领队,起草编撰了考古发掘计划、考古发掘简报及考古发掘报告,策划了公众考古的各种活动,参与了遗址现场的文物保护、博物馆场馆设计和博物馆陈展大纲的编写。

从2008年到2020年,笔者专职在顺天门遗址躬耕了十余载。这十余年,与我本人,是从而立到不惑的十余年宋朝东京,是考古职业生涯中最浓重的一段时光,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职业的角度、以一名亲历者的视角去如实的记录这段历史,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职业的需求。

本书忠实的记录了项目建设过程的整个流程,重点描述了笔者最熟悉的考古发掘的经历,收录了公众考古中提问最多事项的思考和研究,记载了多学科合作的具体做法和收获,囊括了对顺天门遗址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附录了考古发掘报告中无法体现的考证和推论。

本书是《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2012—2018年考古发掘报告》的姊妹篇,虽然体例上迥异不同,但内容上却相互支撑,共同勾勒出顺天门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的全过程。

本书是公众考古成果的扩大版,是对这十余年工作的记录和总结,是对顺天门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实践的回顾和思考。

是为序。

后 记

2018年,为期7年的顺天门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阶段性结束。在随后的三年里,主要工作就转移到考古发掘报告的研究与编写、公众考古的设计与组织、政务活动的接待与讲解、陈展大纲的提炼与合作等方面。

在编撰《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2012—2018年度考古发掘报告》的过程中,笔者对顺天门遗址考古发掘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系统的整理,发现有大批的资料和关联事件根本无法在考古报告中体现。为弥补这个不足与遗憾,特编写了这本册子,以兹记录这次开封宋城考古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

东京酒店东京酒店_宋朝趣事宋朝有趣的历史_宋朝东京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相关研究和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笔者继续留在遗址现场。三年来,与遗址朝夕相处,静默相望,浑然成为了生活习惯。

顺天门遗址区东北角矗立着四棵巍峨粗壮的梧桐树,资料整理办公室就坐落在梧桐树遮天蔽日的浓影之中。办公室是一座活动板房组成的两层楼,冬冷夏热,没有WIFI。但办公室所在的遗址区却是一处闹中取静的绝佳之地。北侧为一片人气颇盛的城市绿地,西侧有一座书香四溢的校园,东侧紧邻一条城市主干道,颇有大隐隐于市的味道。遗址区内,中部核心地带是一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保护棚,四周未遮掩的地方则长满了稠密葳蕤的各类野生植物。于是这里也成了鸟儿的天堂,啄木鸟、喜鹊、麻雀成群结队,殷勤相问。最惹人瞩目的是办公室门前有一片大约占地20平方米的竹林。竹子四季摇曳婆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驻足流连,沉迷忘步。

这本考古发掘散记和与其同步编撰的考古发掘报告都是在树荫竹韵中、在鸟儿的勤劳觅食中完成的。

每天的文字工作,都是在晨曦中、伴随着风声鸟语开始,在落日后、仰望着万家灯火结束的。在经历了三季桐花飘香的季节后,终于完成了考古散记和发掘报告初稿的编写工作。

值此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感谢这处优秀的文化遗产,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对后人的恩泽;感谢所有参与这项文物保护事业的人,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和付出,才让这处灿烂的文化遗产再次辉煌。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