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湖(Lake Malawi),亦称尼亚萨湖(Lake Nyasa),班图语意为“大水或湖泊”,位于非洲南部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三国交界处,南北长约584公里,东西宽约16-80公里,面积296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2米,平均深度292米,北端最深点达到706米,蓄水量高达8400立方公里,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第七深湖。
(马拉维湖地图)
大约在3000万年前,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开始张裂拉伸,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一些谷底渐渐形成一系列的湖泊,大约在100-200万年前,在大裂谷的最南端形成了马拉维湖,随着大裂谷不断的扩张,800万年后,马拉维湖将与印度洋联通,形成一条新的海峡。
(马拉维湖卫星图)
马拉维湖水系由主要的14条河流组成,其中最大的一支为西岸的鲁库鲁河,希雷河从湖南部流出,为赞比西河下游最主要的支流;马拉维湖是非洲南部地区最大的淡水体,平均深度292米,由于湖水深度较大,湖水由明显的分层现象,下层滞水水温较低,表层水温发生越变,受季节变化和盛行风向影响,常年基本在24-29度之间,由于湖底水温较低,湖面溶氧丰富的水很难通过热对流到达湖底,200米以下的深水区溶氧非常稀薄,基本没有鱼类生存;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12月份雨季时期,透明度不足1米,而在9月无风的日子透明度可达20米。马拉维湖还会不定期的出现潮涨潮落的现象,不过至今科学家仍然无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马拉维湖湖岸)
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淡水鱼种类居世界各大湖泊之冠,其中80%的鱼类种类为特有种,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马拉维湖中除了鲷鱼,还分布5种罗非鱼、花鳗鲡、鲶鱼等,同时还有大量的软体动物马拉维湖,有28种淡水螺(16种为特有种)、9种贝类和2种淡水蜗牛以及马拉维蓝蟹;马拉维湖慈鲷鱼是由受困在马拉维湖的单一祖先进化而来的,由于竞争食物与空间,每种慈鲷鱼都衍生出自己的特殊习惯,有些慈鲷鱼以藻类为食,有些慈鲷鱼体形巨大,有些慈鲷鱼则只有几厘米大小,在马拉维湖的南部地区,生物学家曾在马拉维湖底发现了一座座沙堆,每一座沙堆的上方是直径约2公尺的圆形沙坑,类似海底火山口的形状,沙堆范围达4公里之广,沙堆之间聚集着数以万计的慈鲷鱼,每一个沙坑都由雄慈鲷鱼守护,这里是慈鲷求爱的场所,这些慈鲷鱼构成了马拉维湖中重要的生物体系,其对于进化研究的重要性可与厄瓜多尔西部的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雀类研究相提并论。
(马拉维湖湖底的鲷鱼生态群落)
(慈鲷鱼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父母,鲷鱼在母亲的嘴里孵化,小鲷鱼遇到危险就会被妈妈吸进嘴里)
在马拉维湖的湖底,是一片深水涡流死水区,这里生物种类十分稀少,却生长着一种湖蚋的幼虫,在雨季到来的某个黎明时刻,数以亿计的湖蚋幼虫会上升至水面羽化,羽化的湖蚋在湖面上形成了几百公尺的陀螺型烟柱,全是湖蚋在交配,随后湖蚋开始在湖中产卵,随即死去。
(雨季在马拉维湖湖面升起的白色烟囱,数以亿计的湖蚋在交配,大量的鸟类和鱼类迎来了一年一场的饕餮盛宴)
早在1934年,马拉维湖南部的一些岛屿就受到保护,1980年马拉维政府在马拉维湖南部马克利尔角半岛及其周围地区的12小岛之间的水域成立马拉维湖国家公园,以保护马拉维湖中独特的生物物种,是非洲地区内陆唯一的天然湖泊公园,1984年,马拉维湖国家公园正式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中。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