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5年冬,宋英宗治平二年,三十岁的苏轼完成凤翔的任职,回到汴京。
新主英宗,早闻苏东坡的名气,要破格提拔,任以翰林之职,为皇帝司草诏等事。但宰相韩倚反对,建议不能突然予以如此高位。
皇帝又称拟授命他掌管宫中公务之记载,宰相又提出反对,说此一职位与“制诏”性质相近。最后,他推荐苏东坡到文化教育部门去任职,并且苏东坡要通过此等职位的必要考试。当然,考个试对苏轼来说,那就是小事一桩,顺利通过考试,留在史馆任职,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京官了。
东坡既然回京,子由获得了自由,不久就外放到北方的大名府去做官,当时大名府也叫“北京”,在今日的北京南方一百里。
这年五月,年方二十六的妻子王弗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王弗死后,苏洵以家主身份,让东坡将王弗葬于其母坟茔胖。在妻死后的第十周年,苏东坡写了词以寄情思。其词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对王弗的感情,在她离去之后越发深刻。这首词,可以说是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老父病逝,时为英宗治平三年。苏洵已完成了《大常因革礼》一百卷。自然如一般预料,兄弟二人立即辞去官职,经过迢迢的旱路水路,次年四月把父亲和东坡妻子的灵枢运到四川眉州故里,在祖莹埋葬。
居丧期满后,苏东坡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续弦。新娘是前妻的堂妹王润之。因为东坡父母双亡,他自然可凭自己的意思择偶,而觉得她正合心意。润之因为比丈夫小十一岁,早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似乎是什么事都听从丈夫的心愿。她不如前妻能干,秉性也比较柔和,遇事顺遂,容易满足。
在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腊月,苏氏兄弟乃携眷自陆路汴州,翻越秦岭,入关中,返回京都。因为抵达京都之后,兄弟二人都卷入政坛的漩涡之中,谁也没再返回乡里。
途中和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在长安相见,又经过洛阳,面对洛阳的春末美景,垂杨红楼前汴州,抒发离别故乡之情: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独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一斛珠·洛城春晚》
苏氏兄弟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到达京师,这时苏轼34岁。从那年起,一个人进入了苏东坡的仕途生涯,也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政坛,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这时的王安石,参知政事。这位勠力变法的“拗相公”,开始通过神宗推行的他的变革主张了。苏轼天生的谏官,也开始和王安石正面交锋了。
在英宗四年(1067年),神宗年二十岁,即帝位,立即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九月又将他摆登翰林之位。王安石与他的好友韩维不断联系,深信他的机会终于到来。他这次违背了以前的老习惯,不在蛰伏,圣命一到,立即拜受了官职。
在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已然深知皇帝对他的态度,乃自外地来京,奉召入朝,奉准“越级进言”,不受朝仪限制。
在王安石时代,增加生产绝无可能,因为那时还没有工业化的办法。。王安石看得很清楚,只有在分配方面做文章,才可实现自己的目的。富商与地主正以自由企业方式获利,他不明白政府为什么不应当把他们的利润抢过来而由政府自己经商,自己获利。那结论是可想而知的。一场政治风暴现在刮起来了,就要引起燎原的大火,会把宋室焚毁。
此时的苏轼,光芒万丈。在开封颇不寂寞,很快就有了一帮声气相投的朋友。当时以他为中心的文人聚会是开封的盛景,最出名的就是西园雅集。西园是当朝驸马王诜的府邸,王诜身为皇亲国戚,但常与寒士交往。初到开封的时候,京中的文人学士围绕在苏轼周围,他们聚集在一起谈诗论画,就像现在的读书会,名噪一时。
这年5月,苏轼向神宗上了《议学校贡举状》认为贡举法不应轻易改革,急功近利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虽然建议平稳推进,毕竟是拥护改革的。于是神宗想让他担任修改中书条例的工作,成为自己推行改革的骨干。但是王安石太了解苏轼了,深知其能量,同时了解其不可能自欺欺人,绝对不可能认同自己的主张。于是向神宗进言,排除异己。于是建议任命到开封府做推官。
在开封府任上,屡次向神宗进言,批评王安石的知人用人观念和反对新法。终于在天子之都,遭受了仕宦生活的首次诬陷,污蔑他在扶丧返蜀时贩运私盐。苏轼面对指控,不屑一顾,但是却给他增添了烦恼,造成了朝廷对其不信任。
苏轼是个骄傲的人,于是向朝廷提出出任地方官。朝廷恩准,令其通判杭州。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再度出京。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