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月时君临天下_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_时明月秦之君临天下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以种地为生,38岁才考中进士。27岁曾到西域生活,写下许多雄浑瑰丽的边塞诗,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边塞诗人。《出塞》就是边塞诗的代表作。

“出塞”是乐府旧题。塞:sai4,边塞,关塞,镇守边界的城堡。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代的明月照耀着汉代的关塞。

关:关塞。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息。秦代的万里长城、汉代的关塞城堡,都是为此而修建。“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这种“明月照边关”的景象由来已久。秦、汉、明月、关塞,字面上是交错结合,分别言之,意义则是互相贯通: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这种表达方式叫做“互文”。这种句式容量大,结构工整。本诗第一句就运用了“互文”手法,使“明月照边关”的景象,具有了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万里长征人未还”

转战万里,将士至今没有还家。万里:言战场与家乡距离遥远;也解释成边疆战线之长。万里长征,指古代在万里边疆辗转进行的征战,不要与现代革命的“万里长征”相混淆。人未还:战争不断,将士不得还家。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的,也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的,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就个人从军时间的长短而言。这让人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战死沙场的人们,也包含唐代至今还在边关戍守的将士。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龙城飞将还在,决不让胡人的战马跨过阴山。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神勇的将军。历史上称为“龙城飞将”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汉代车骑将军卫青,他曾率军奇袭龙城(笼城),斩首数百。龙城是匈奴祭天之地,政治中心;龙城大捷严重挫伤了匈奴的锐气。另一个是汉代右北平太守李广,他驻守练兵之地卢龙城,也称龙城;他神勇的箭术和骑术震惊匈奴,呼为“飞将军”。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一直争论不休。也有人说:不必确指,应该解释为“像龙城飞将那样神勇的将领”,或者“像卫青、李广那样神勇的将领”。

不教:不使,不让。胡马:匈奴的战马。胡人,泛称北方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他们把侵扰行为叫做“南下牧马”。这里的胡马,不是泛指胡人的马匹,应是特指匈奴侵扰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度,跨过,越过。阴山:我国北部的山脉,东西绵亘在内蒙古中部。

本诗从写景入手,在“冷月照边关”的画面之上,展开议论和抒情。“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幅画面包蕴深广,其时间之久远,空间之辽阔,可以说震慑千古。诗人博大的胸怀,折射了盛唐时代的强盛和自信。这句诗也被人赞为偶然得之的“神来之笔”。“人未还”,词约义丰,使人联想到边境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到结束战争、和平安定的迫切愿望。在诗人的心中,边境战争是秦汉以来,或者说自更远的古代以来,直至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后两句是诗人思考的结论,是解决这个大问题的答案:呼唤“龙城飞将”;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首诗,古人曾经给予极高评价。明代李攀龙把它推为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杨慎也把它列为唐人绝句第一,还说“此诗可入神品”。总之,一致认为它的“盛唐气骨”是唐诗中少有的,“意态雄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也有人说,这后两句诗是“慨叹国无良将”、“讥讽将帅无能”。嗯。

那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是昂扬的,还是低沉的?是慷慨,还是慨叹?是悲壮,还是悲凉?是雄浑深沉,还是浅露单薄?比如第一句的景物描写,是“雄奇寥廓”,还是“孤寂苍凉”?诗无达诂。我们要用心去体会。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