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白月光 歌词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

在纽约早上一起来,居然看到这么多人刷屏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

虽然我是听着周杰伦的歌曲长大的,但是我一直对周杰伦无感,对五月天的阿信也无感。但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同时期的朋友们,几乎都把周杰伦封神,比如说我的合伙人amor27。

我听完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好听啊!

旋律上中规中矩吧,但是跟我们时候年轻的周杰伦相比,几乎掉回了一个无趣的流行音乐的死胡同里。想想当年《双截棍》给你带来的那种惊艳。

如果我一个普通听流行音乐的人不能评价旋律的好坏,罢了,但是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可是能看出这词句的问题的。

第一句讲“思念”和“联络”:

没有了联络后来的生活

我都是听别人说

说你怎么了说你怎么过

放不下的人是我

人多的时候就待在角落

白月光 歌词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_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

什么呀!“人多的时候就待在角落”,简直写出了郭敬明一般“明媚的忧伤”,

想想当年的《娘子》,第一段也是写“联络”的,

景色入秋 漫天黄沙掠过

塞北的客栈人多 牧草有没有

我马儿有些瘦

世事看透 江湖上潮起潮落

什么恩怨过错 在多年以后

还是让人难过 心伤透

娘子她人在江南等我

这就颇有点“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了。

讲“求之不得”,《说好不哭》中间还有这么几句,也是感觉很平铺直叙。:

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白月光 歌词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

电话开始躲从不对我说

不习惯一个人生活

离开我以后要我好好过

怕打扰想自由的我

都这个时候你还在意着

别人是怎么怎么看我的

《三年二班》中,却是这样充满了画面感:

只是教室的阳光,那颜色我不太喜欢

没有操场的自然白月光 歌词,为何比较漂亮的都是在隔壁班

还有考卷的答案,我刚好都不会算

最后知乎一搜,发现这么一则评价:

白月光 歌词_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

白月光 歌词_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

看来说不好的不是我一个。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转得声泪俱下啊?我想大多是因为周杰伦这三个字带来的回忆杀。

“回忆杀”这东西,很微妙。回忆是好,杀到了你心头,就是一抹白月光,但是杀得偏颇,往往就会让我们对伴随着我们长大的事情更加失望。

前几天我在纽约也特意去找了我的“回忆杀”:我最喜欢的美剧《老友记》上映25周年,于是办了一个展和一个小的pop-up store。

第一天我就兴冲冲地去了Soho,找到了地方,结果看完之后,大失所望。

展览没看到,但是pop-up store小商店里,除了马克杯就是文化衫、冰箱贴、袜子,围裙、餐桌、日历,没有一个一看就眼睛发亮的设计。

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_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白月光 歌词

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_白月光 歌词

可能《老友记》本身就是一种日常的怀旧的日用品文化,并不适合潮流化和极具创意的设计吧。不过还是烂,因为每个产品都很粗糙,透露着义乌小商品的质感,连背景板都有一股廉价感。

白月光 歌词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_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

展区和商品区相连接处是电视剧里的Central Perk咖啡厅,感觉更糟,完全没有电视剧里那种热闹轻松温馨的气氛。

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白月光 歌词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

仔细想想,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回忆杀”,还不如就让它们留在回忆里好了吧。

谋大人

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_白月光 歌词_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

就像谋大人说的那样,在我成长的青春岁月里头,周杰伦是绝对的偶像和大神。

从第一次在MTV天籁村看到一个大男孩,戴着棒球帽,羞涩的唱着“让我心疼的可爱女人”;到他第一次来北京宣传《范特西》,在魏公村西口一个叫作火山的迪厅;当他在大陆还没有太多的名气,我就已经开始包车跟行程了;我甚至还是当年杰伦粉丝网站每一个板块的版主。

作为一个拥有全部专辑,去过每一个巡回演唱会的铁杆粉丝,我比谋大人更有立足点说一句:

新歌《说好不哭》,真的不好听啊。

我在昨晚回家的车上听了第一遍,完全没有感觉,不知道朋友圈中白月光 歌词,大家此起彼伏的哭声,是因何而来;回到家,躺到床上,对着歌词,又反复听了几遍,最后实在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

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_白月光 歌词

月光 歌词 城里的月光_白月光 歌词_蓝月光石和白月光石

还好我的朋友们,虽然都戴着浓浓的粉丝滤镜,但也都承认,与其说新歌好听,不如说大家更被击中的,是“回忆”。

是啊,谁的青春里,没有那么几首周杰伦作为陪伴呢?谁不曾在暗恋、热恋、失恋的时候,听着他的歌,思绪万千?

就像谋大人说的,“回忆是好,杀到了你心头,就是一抹白月光”。而周杰伦,就是80后集体回忆中的那一抹白月光。

2000年周杰伦横空出世的时候,正是80后或面临升学压力,或情窦初开的年纪。在那个还更多讲求服从和整齐划一的年代,周杰伦的R&B和中国风,以及含糊不清的吐词发音,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叛逆。

在那些中学沉闷的下午,谁不曾听着《半兽人》和《威廉古堡》,幻想另一个奇迹世界;谁不曾被《爸,我回来了》和《困兽》的深刻命题打动,除了自身也更关注社会和世界;谁又不曾伴着《黑色幽默》跟《夜曲》,把被退回的情书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里。

周杰伦对于80后的一大吸引,除了毋庸置疑的好音乐之外,是他难以割舍的“校园”和“初恋”情怀。

不管是《晴天》、《简单爱》还是《三年二班》那个打乒乓球的他,那些熟悉的前奏一响起来,还是会立刻把我们带回飘满“故事的小黄花”的青春岁月。

在他为数不多的电影作品里,不管是《头文字D》还是《不能说的秘密》,最吸引我们的,也是那一股只属于青春的热血。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那么狂热喜爱周杰伦了呢,大概是2016年他的“地表最强”演唱会开始。

我记得当时我和几个同样铁杆粉丝的朋友,还疏通了关系买到很靠前的位置,却对于周杰伦的表现,大失所望:高音上不去,大部分靠和声,臃肿的身体也很难再跳起轻快的舞步,甚至你都能看得出来,他对于这个舞台,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热爱了,更多的是,出于职业礼貌的应对。

而台下的我们,从开始三首歌尖叫狂喊了一下之后,也冷静的坐了下来,发现我们自己的体力,也和台上的周杰伦一样了。

无论是台上的周杰伦,还是台下的我们,都老了。

所以去年他出的那首《等你下课》,依旧试图唤起80后粉丝的集体回忆,可惜,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作为听众的我们,都已经回不去,想不起了。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