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鸿门宴词类活用,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则“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鸿门宴词类活用,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2.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3.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又如“之”:“先妣抚之甚厚”中“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的“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
4.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文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文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又如“多于南亩之农夫”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竖子不足与谋”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是“和、跟”的意思。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