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历史中流传至今的传统美德,那绝对是数不胜数了。譬如,出自《各氏春秋·劝学》中的“疾学在于尊师”,其大概意思就是说要想很快的学到知识,首先必须要学会尊敬老师(教人尊师重道);而出自曹植《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其大概意思则是教导人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还有出自《论语·学而》中的“事父母,能竭其力”,其大概意思便是教导人们要竭尽全力来孝敬自己的父母双亲。

当然,类似于前面所提及的这些中华美德,其具体的出处和案例还有非常之多。尤其是“孝敬父母”这一项美德,更是早已扎根在了我们每一个现代社会的家庭之中。而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瓦罐坟”这个历史话题,便是跟孝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不过该话题却并非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案例,反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

正所谓“世事无绝对”,历史自然也是如此。虽说,我国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孝敬父母的典故。但是,不可否认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实是也出现过一些悖逆孝道的事情。譬如,据说在秦朝的时候,就曾有过这样一条有悖孝道的律法。其内容主要是说老百姓家中如果有已经年过六旬(也就是超过60岁)却还没有去世的老人,那么其子女就必须要将老人丢弃到荒野深山之中任其自生自灭。

瓦罐坟

不过,可能是因为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残忍。因此,凡是有关这一类历史的记载,基本上都是一些野史(正史中一概没有)。至于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律法记载,则更是无法考证其真伪。

《岁华纪丽》

当然,关于此类历史说法也并非是无迹可寻。从唐末五代时期韩鄂撰写的《岁华纪丽》之中寄死窑,我们便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据记载,当时云南的个别地方上,就曾出现过一种儿女丢弃父母的习俗(书中把这一习俗称为瓦罐坟)。至于“瓦罐坟”之名的由来,则是因为这一类坟墓的四周皆是用青砖围砌而成,并且留有一出入口跟瓦罐极为相似。

泸州老窑u窑_有寄死窑剧情的电视剧_寄死窑

据书中记载,如果当地老百姓家中有父母活到60岁的年纪还未离世的话,其儿女便会将其背到附近的深山中。然后,再将父母留在挖好的瓦罐坟中离去。此后,其儿女虽说每天都会上山给瓦罐坟中的父母送饭。但是,每次饭后儿女便会在瓦罐坟洞口砌上一块青砖。如此循环往复之下,最后当青砖将瓦罐坟彻底封死时,坟中的老人也就只能被活活困在里面饿死了。所以,瓦罐坟也被称为活人墓。

宋仁宗画像

据说,该习俗直到宋仁宗时期才被彻底取消。相传宋仁宗时期开封府附近的山中曾出现过一只怪物,而包拯在接到命令后便带人去山中调查。最后寄死窑,他们还是在一位被困于瓦罐坟中的老人指点之下,这才一举抓捕到了怪物。此事了结之后,包拯针对老人的遭遇上书请旨,这才一举废除了这个残忍的陋俗。

寄死窑_有寄死窑剧情的电视剧_泸州老窑u窑

不过,由于这段历史从来没有在任何正史中出现过。所以,关于“瓦罐坟”的说法在史学界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近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却曾十分明确地说过,类似于“瓦罐坟”这样的历史出现在秦朝并非毫无依据。毕竟,秦朝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极低。因此平民百姓一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了劳动能力之后,便会成为国家的负担。于是,瓦罐坟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胡适

有寄死窑剧情的电视剧_寄死窑_泸州老窑u窑

事实上胡适先生的这种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从2000年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就曾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的中游,以及其附近支流等地区发现过许多的古代“寄死窑”遗址。并且,这些“寄死窑”都有着明显的人工挖掘痕迹。而且,里面的空间也跟野史记载的瓦罐坟描述相差无几(大约只能容得下一个人)。

寄死窑

好了,今天的关于瓦罐坟的话题,我们就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瓦罐坟的存在呢?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意见和看法!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