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繁琐、装饰考究的漆器,通常是贵族豪门的专属。这是由它的原材料决定的。
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大漆,用来做涂料不仅环保,还耐潮、耐高温、耐腐蚀。但人工割漆成本高,产量极其有限,还要经过特殊的炼制才能使用,用老百姓的话说,“百里千刀一两漆”。
高贵的出身决定了它只能作为高档用品存在,所以自古以来,围绕着大漆产生的工艺也都是精雕细琢,格外考究的。平遥推光漆器也不例外。
作为“晋商”发源地之一,平遥古城一度是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的聚集地。为了满足上层生活的需要,漆匠们制作了各式家具、屏风、装饰品、首饰盒等,在造型和装饰上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描金彩绘,刀刻雕垫,堆鼓镶嵌,刻画着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色彩浓郁,古朴雅致的图案,表达了人们最朴素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美好诉求。
制作工序
从木胎车间生产出的各种木胎,会先送到灰胎车间平遥推光漆器,进行“披麻、挂灰”。即用白麻缠裹胎身,抹上用生漆、土籽调成的腻子,往往要抹四五遍。这样制成漆胎硬度和耐水性极好,木质也不易开裂变形。
灰胎完成后就可以上漆了。使用天然大漆,普通的毛刷是不行的,需要硬度。漆匠们便用人发、牛尾制作了一种叫做“漆栓”的工具。刷漆时,先横刷再纵刷再横刷……如此反复五至八遍,力道必须均匀。
从底漆到面漆,需要上七八道漆,每一道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
每刷完一道漆,都要先放入阴房自然阴干。
大漆的干燥需要特定的条件,温度22~23℃,湿度60%~80%。一般会建房中房或地下室来做阴房,内壁绑上麦壳、锯末、席子等,用来喷水保湿。
阴干后的漆器需要进行水磨。将水洒在漆器上,用砂纸反复纵横打磨,砂纸由粗到细,漆器也变得愈加光滑,然后再上漆、阴干、打磨……重复七至八遍。
上完漆后,就可以运用描金、彩绘、堆鼓、罩漆等工艺进行漆面装饰了。这一步对技术的要求很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有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
描金
彩绘
堆鼓:用漆或细漆灰堆积在一起制出肌理
所用颜料为矿物质颜料,以大漆调配而成。
之所以叫推光漆器,就是因为这最后一步:出光,即用手掌推出光泽。
绘制好的漆器,罩上几层透明漆,待干后,用细砂纸打磨,再用头发丝蘸麻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打磨。
砖灰的制作十分讲究,传统的砖灰用古城青砖制成,将青砖磨成粉状,以水磨洗后,倒入容器中静置,沉淀物晾干后即为砖灰。这样制作出的砖灰,其细腻程度完全不亚于化妆用的粉底。
和上漆水磨时一样,每一道打磨的工序都需要纵横反复,并保持均匀的力道。直推得漆面光洁如镜,触感细腻润滑,泛出柔和的光泽。
至此,一件平遥漆器才算完成了。
从春秋时期萌芽一直延续到今天,几千年的历史淬炼了平遥推光漆器的技艺,辉煌时,产品一度远销至英、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漫长的历史和长久以来作坊式经营以及父传子承、师徒相授的体系,也让它限制在固定的工艺制作体系中,难以突破创新。今天的漆器产品,看起来并无多少变化。不管是衣柜、茶几、桌凳,还是屏风、盘碟、瓶罐、首饰盒,都大体上继承了明清时期的造型和风格。
如今的平遥古城早已由一个封闭的内陆小县城转型成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一场场国际赛事在这里举办,新的思想和文化在这里碰撞。
平遥推光漆器一定也能在这愈发开放多元的环境里,找到坚守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平衡点,找到它的现代归宿。
图、文 / 中国手艺网记者 吴怡
文章版权归《中国手艺网》所有平遥推光漆器,欢迎转发朋友圈,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