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

1904年5月27日,日军侵占大连。起初因为财力等原因,其军政部门大多沿用沙俄占据时期的设施,或续建沙俄当局遗留的半截子工程作为其办公场所。两年多后,随着战事的结束、满铁总部的迁入、港口铁路的重新启用,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进入正常运转。此时,地处旅顺的关东都督府当局认为不能再继续“居于俄国人屋檐下”,为了挽回“自尊”,彰显其实力,也为了应对形势地发展,决定建设一批公用设施,而新建一座气派的大连民政署厅舍就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

大连民政署履行民政管理职能,当时相当于大连市政府。而市政办公大楼是日本殖民当局在大连建设的首栋“衙门”,不仅是殖民当局的“颜面”,也是整个城市的形象,其选址和建筑风格具有风向标意义,对城市中心的形成和城市形态的导引作用非同一般,尤其引人关注。

彼时,沙俄殖民当局规划建设的达里尼市仅差一年就要全部告罄,位于铁路跨线桥(今胜利桥)北的市政区已经建成,而桥南莫斯科大街——莫斯科公路(今人民路——中山路)以北的土地平整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主干路网和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已现雏形。按照沙俄建筑师斯科利莫夫斯基的规划,尼古拉耶夫广场(今中山广场)为结构城市的核心,其周围布设了市议会、法院、警察局、银行等公用设施,是城市的行政、金融中心,但由于战败,广场周围的建筑还没来得及建设。日本殖民当局接手之后,看到斯科利莫夫斯基运用当时世界先进理念规划的城市,正是其全盘西化建设城市的模板,于是,决定“宜承袭俄据时期的计划”,这样,大连民政署厅舍自然当仁不让地落户在了城市的核心位置。

1907年8月1日,大连民政署厅舍首先在大广场(今中山广场)动工,1908年3月25日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由当时的关东都督府建筑师前田松韵设计,荒川工务局施工,小山鹿太郎监督。

大连民政署厅舍是大广场(今中山广场)周围的第一栋建筑,在大连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导向性作用和标志性意义。

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

第一栋面向圆形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

大广场的梯形建筑

大连民政署厅舍体现了“承袭”斯科利莫夫斯基规划的广场+辐射状路网布局的特点。这种布局形成了城市不规则的平面地块,自然对建筑的平面结构和形状的设计产生影响。大连民政署厅舍的设计,首先面对的是地块形状问题。其面向圆形的大广场,前后道路为弧形,宽窄不等,整体呈现梯形平面。由于日本和中国传统的城市中均没有广场,特别是圆形广场,这就为设计师提出了挑战。怎么使土地的利用率最大化?建筑的利用率最大化?前田松韵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将其设计成一个扇形(见图1),这种平面布局有俄据时期的达里尼市政厅和东清铁路海运管理局大楼做样板。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

图1 大连民政署厅舍平面图

但前田设计的大连民政署厅舍又与之不同,其面向广场的前部平面为长方形,后部则是梯形,两者中间为梯形走廊,大楼两侧的夹角则巧妙的设计成哥特式塔楼,作为上下楼梯使用,使大楼平面在方形构图中加入圆形,这样既高效利用了长方形与梯形结合部的空间,又塑造了曲线型的艺术形象,整体样态更富有动感。

这样说来,大连民政署厅舍的平面构图就是一个长方形+梯形、中间两侧圆环扣连的简单组合,这与俄据时期面向圆形广场的公用建筑的设计平面呈整体单纯的梯形平面构图不同,也与大连民政署厅舍之后建成的位于大广场(今中山广场)的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今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大清银行大连分行(今大连中兴银行)和港湾广场大连取引所(今大连银行)等建筑平面构图均为单纯的下窄上宽的整体梯形有异。整体设计成梯形,其建筑的比例、线条的勾勒、外部的装饰等更复杂,要求也更为精致。大连民政署厅舍是日本建筑师模仿、学习欧式建筑,在大连独立设计大型建筑的开始,因此,可看作是一个面向圆形广场的公用建筑设计建设的过渡或尝试。

实践证明,一个不规则地形地貌,恰恰是设计师施展其才智的舞台。前田设计的大连民政署厅舍,由于是大广场(今中山广场)的第一栋公用建筑,无疑影响和引导了大连的建筑特别是类似地形的公用建筑的设计,之后的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今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大清银行大连分行(今大连中兴银行)、位于山县通(今人民路)的大连海关均设计成两侧为塔楼的形态,且塔楼作为建筑内部的楼梯均设置在了面向广场的两侧。而之前的俄据时期的达里尼市政厅、东清铁路海运管理局大楼等均未如此设计,可见这也是关东都督府建筑师的一个创新。当然,之后大连城市再未出现两侧设计成塔楼且作为楼梯使用的大型建筑。

大连民政署厅舍前窄后宽,后部开放,左右对称,两端的山花、屋顶两侧各有的三个老虎窗、窗户的设置,以及两侧城堡型圆柱体的分布等,均以中部的塔楼为轴线展开,象征着一种秩序和规则,契合市政厅设施的特征。只是不知何时,坡顶上的六个老虎窗早已不见踪影,目前又回归了老虎窗的造型。

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大连中山广场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

标志大连将建成

一座砖石结构的城市

大连民政署厅舍“承袭”了俄据时期建成的市政区砖、石结构建筑的形态,而放弃和拒绝了日本传统的木造建筑。

一直以来,在日本人的住宅概念中,对木材情有独钟。这种状况不但在日本本土如此,在其1868年至1911年开拓北海道时,尽管当地气候基本上和中国东北一样寒冷,但是那里依旧采用了木造住宅,并没有采用北欧城市那样的、具有较厚防寒墙壁的砖造建筑。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其殖民地台湾,以及后来的桦太(库页岛)和朝鲜半岛也同样采用了以往传统的木造住宅。

基于对木造建筑世代传承、喜爱有加的这种文化传统,日本侵占大连初期,登陆大连而无落脚之地的日本人,加之经济实力不足,于是,就搭建了许多低矮、丑陋,又不规则的木造房屋,一夜之间大连就形成了许多日本人聚集区,一眼望去,好似日本乡下一样的村落。这种状况与俄罗斯人规划的先进气派的欧洲式样的达里尼市背道而驰大连中山广场,更与俄罗斯人已经建成、没有两栋建筑是“一模一样”的欧式摸样的“洋气”达里尼市政区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可谓“丢尽了日本人的脸面”,这让在大连的日本军政高层的自尊深受刺激。同时,木造建筑防火性能差、不美观,以及随着大连冬季的到来,其防寒保暖性能不足的缺陷暴露无遗。虽然当时从北海道调来担任关东州民政长官的白仁武等部分上层官员坚持木造建筑,但日本军政当局还是决定建设一座以砖、石建筑为主的城市。(见图2)

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大连中山广场

图2 1920年代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局部

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大连中山广场

于是,日本殖民当局紧急出台了《大连市房屋建筑临时管理规则》。这是日军侵占大连之后,制定颁布的最早的城市规划建筑法规。“规则”针对房屋构造的安全性、城市路街的美观性、公共卫生及公共安全等应具备的各种功能做了规定,并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规模,将其划分为永久建筑和临时建筑,前者必须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砖、石、钢骨防火耐火墙结构,后者则是指木制或小规模的砖、石砌筑建筑。对于临时建筑,军政署可随时下命令拆除或改建。永久建筑的檐高规定为:面向一、二级道路下限在30尺(9.09米)以上,三级道路在15尺(4.55米)以上;临时建筑为下限在12尺(3.64米)以上;建筑密度的最低基准限制在30%。这在今天看来稀疏平常的“规则”,但在当时已是非常超前,特别是与日本国内的木造大城市相比可谓相当先进。正是此“规则”的实施,才使大连避免了建成当时“像日本各城市那样的粗糙木制建筑聚集、市民的保健卫生无从谈起、频频遭受火灾厄难、无法避免严重损失”的城市,而“成为尽善尽美的文化大都市”。

大连民政署厅舍正是在这样的“规则”颁布后,在城市的核心位置建造的第一栋大型砖、石结构的公用建筑,建筑地上两层,主体塔高达15米,建设用砖由成立不久的满洲炼瓦会社在大连当地生产,窗台等处所使用的石头为沙俄当年在旅顺建房时采自山东出产的花岗岩。这样的建筑不言而喻具有“标杆”示范作用,表明大连将建成一座砖、石造建筑的先进城市,也透露了侵略者妄图长期殖民大连的野心。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

引领了大连欧式

城市的建设方向

市政厅常常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其建筑风格流露出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潜藏的文化底蕴,对城市的未来形态具有十分重要地引领作用(见图3)。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

图3 1908年,刚建成的大连民政署厅舍

中山广场大连宾馆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大连中山广场

大连民政署厅舍与西广场(今友好广场)的基督教堂,于1907年同时开工,是在大连城市中心的两个广场分别建设的首栋建筑,后者当年竣工,前者第二年建成。两者均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形成对景,咫尺呼应,标志着大连城市将按照沙俄当局规划建设的宗旨向欧式城市迈进。

大连民政署厅舍突出的特点是中部高耸的与建筑物等高的塔楼,这是欧洲市政厅常见的建筑样式。正面塔楼与两侧带有尖锥的城堡状圆柱体形成建筑浓郁的哥特风格,严肃中充满向上的动感,庄重中不失浪漫的情调,塔楼上镶嵌的圆钟走过了这座城市一百多年的分分秒秒,记录了大连城市的沧桑岁月。

但在建设之初还因塔楼的设计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差一点胎死腹中。建筑师前田松韵设计的中部塔楼凸出的建筑样式,遭到了时任大连民政署署长关屋贞三郎的反对,理由是这种塔楼的设计太过张扬,民政署仅是关东都督府的下属机构,而非真正具有法人资格的市政厅,且当时的预算也比较紧张。经过前田的反复解释,并以德国汉堡市政厅等欧洲市政建筑为例,说明这种设计的标志性意义,最后赢得了关东都督府的认可。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盛行于欧洲基督教辉煌时期。这种建筑风格在欧洲流行400年,自始至终都是教堂建筑的标配。其明显特点是:带肋的尖拱、尖拱券的窗和门、飞扶壁、彩色玻璃、矗立的塔楼、小尖塔和拉丁十字平面等。它打破了罗马式建筑圆拱的封闭循环,改变建筑的空间均衡,极力强调向上的突破,形成以塔楼到塔尖的显性高耸空间,积极营造一种向上延伸、刺入天空的升腾气氛。

这种建筑风格与之前欧洲流行的希腊、罗马、罗马风和拜占庭建筑风格有很大区别,是对原有建筑艺术程式的大胆突破。其不像希腊和罗马建筑那样讲究理性,而是偏重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建筑立面非常夸张、雄奇和丰富,极具表现力,渲染一种跃动的情绪,影响内心感受,引导人们的思想走向。在宗教的视域里,喻示教徒无限接近天国的精神追求和对上帝的强烈忠诚,而在世俗的眼界看来,则是要求改变的欲望和建立新秩序萌发的冲动。哥特式风格被文艺复兴运动所继承,十八世纪中后期,哥特式风格在欧洲的市政厅等公共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彰显权力的庄重、威严和气派。

大连民政署厅舍色调设计独具韵味,大面积赭红色的砖体墙面渲染出一种特有的质感,与纯白色的沟边、隅石和窗户及其拱形窗眉形成鲜明对比,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与周围绿色的树木构成一幅典雅和谐的画面,远远望去极富文化内涵。当时,大连的许多学校校舍基本都采取了这种色调的设计。

在大连民政署厅舍的引领下,到1920年,以市内大广场(今中山广场)为核心,中央公园(今劳动公园)以东,寺内通——监部通(今长江路)、伊势町(今友好路)、大山通(今上海路)、奥町(今民生街)、山县通(今人民路)、浪速町(今天津街)等,重要路街和区域高楼鳞次栉比,沿街望去,欧式建筑比肩而立,店铺食肆密集繁华,会社总部遍布其中,有轨电车穿行而过,一派欧式城市形态(见图4)。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

大连中山广场_中山广场大连银行_中山广场大连宾馆

图4 1930年代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及周围建筑

大连民政署厅舍的建筑师前田松韵,1904年7月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时值日俄战争,即作为战地建筑师进入中国东北,从事日本满洲军仓库的修建工作。1905年2月,前田松韵成为大连军政署委任工程师,参与制定了《大连市房屋建筑临时管理规则》。之后,前田被任命为关东州民政署、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专职建筑工程师。1907年10月9日,前田被任命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东京工业大学的前身)教授大连中山广场,离职大连返回了日本。

前田松韵除设计了大连民政署厅舍外,现存的大连历史建筑中,他还设计了旅顺高等及地方法院,这是一栋在沙俄士兵宿舍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建筑。另外,前田松韵对1908年建成的日本桥(今胜利桥)给予了锦上添花,他在日本东京市工程师冈村象雄设计而未使用的东京水道桥原图之上,设计施加了栏杆和绢花,使整个桥体更富有艺术性。

大连民政署在日本殖民统治大连的初期承担民政统治职能。1906年9月,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日本将关东总督府改为关东都督府,总部于当年5月从辽阳搬至旅顺,实行军政分离体制,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标志着日本殖民当局对大连地区纯粹实行民政统治的开始。而之前,于1904年5月设立的大连军政署、金州军政署和1905年1月设立的旅顺军政署,以及1905年6月设立的关东州民政署和旗下的大连、金州、旅顺民政署,均属战时体制,虽打理占领地区关东州的行政,但主要作用只不过是协助战时中的军政而存在的一个机构而已。

当时关东都督府辖区内划分为3个行政区,民政部下分别设置大连、旅顺、金州民政署,同年10月又设置了貔子窝支署。1908年10月,将以往划分的三个行政区改为两个行政区,设置大连和旅顺民政署,在金州设置大连民政署支署,在貔子窝和普兰店设立了金州支署的出张所。1908年12月,修改了民政署分课规程,在各署设置总务系和警务系。1916年3月各系被改为各课。1919年4月,废除关东都督府,将民政部改为关东厅,陆军部改为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厅主管“关东州”行政事务,当年8月将原大连、旅顺两个行政区改为三个行政区,设置大连、旅顺及金州民政署,在貔子窝和普兰店设立了金州民政署支署。

1921年6月,从民政署主管事务中把警察及卫生的事务分离出来,重新设置警务署及警务支署。1924年改名为大连警察署。1930年1月新设大连消防署。1930年10月,将金州、貔子窝和普兰店三个民政支署均升格为民政署,将以往的行政区划的两区改为五区,设置大连、旅顺、金州、普兰店、貔子窝民政署。1934年12月,废除关东厅,改为关东州厅,统辖于关东局之下,其民政署还和以往相同。1937年12月,满铁取消附属地,其行政权被伪满洲国收回,关东州厅机构也进行调整,大连民政署被撤销,其职权划归大连市役所,归关东州厅管理,旅顺、金州、普兰店、貔子窝四个民政署仍然保留。

以上可以看出,殖民当局对各民政署的管辖区域、业务权限等方面尽管屡次进行修改,但总是把大连放在民政署的主位,民政署长的地位在关东都督府乃至关东厅的事务官中相对重要,民政署长都是以特别的敕任方式任命。

1908年3月,大连民政署厅舍建成投入使用,也就意味大连城市的中心从日本桥(今胜利桥)北转移到桥南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之后,陆续有银行、大和旅馆(今大连宾馆)、英国领事馆等在广场周围落地,到1920年八大建筑簇拥中心广场而立,大广场(今中山广场)成为大连市名副其实的行政、金融、商务、文化中心。1922年,大连民政署迁址广场另一侧的大连市役所(今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办公,厅舍大楼留为大连警务署(警察署)办公楼,同时关东州法院支庭入驻。1945年8月大连解放,该大楼被苏联红军接管,1955年3月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1983年,为辽宁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办公楼,后为美国花旗银行大连分行营业大楼,目前为辽阳银行营业办公场所。1977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近代优秀建筑。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