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看下面的照片。
这是2007年5.9胜利日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俄联邦国防部长阿纳托利·爱德华多维奇·谢尔久科夫检阅军队的场景。
这个画风跟人们熟悉的俄/苏式风格,似乎很不一样。
咱们印象中,俄罗斯的红场阅兵式,应该都是现在这样的。
阅兵首长、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大将会向参阅官兵致以问候:
“同志们好!”(“达瓦里希”一词,在俄罗斯军警等强力部门、救援部门和俄军军事院校,仍然继续沿用)
参阅官兵回应:
“国防部长同志好!”
绍伊古再次问候:“祝同志们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xx周年纪念日快乐!”
参阅官兵回以三声高昂的——“乌拉!”…..
有意思的是,谢尔久科夫的继任者,穿军装的谢尔盖·绍伊古部长,虽然一副军人气派,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他本人却是搞建筑出身的,并没有任何俄军中服役的经历(看下图)。
反倒是这个穿西装阅兵的谢尔久科夫部长,在大学毕业后,曾经在苏军里当过中尉。
其实,说到国防部长这个职位,在大多数沿用西方政体的国家机构中,几乎都属于文官系列的行政管理人员,政客色彩更浓郁些。这些国防部长们通常都不穿军装,没有军衔,不会直领导军队,而是要通过国防部下属的各军种内部的“参谋长”贯彻指令。
像下图,是奥巴马时期的美国防长哈格尔(左边西装白发老大爷),和担任过陆军参谋长,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马丁·登普西上将(右边腰杆笔挺的军装白发老大爷)在国会宣读201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要点的情形。军人和政客,一目了然。
比如,在美国,如果要当国防部长,必须先要脱离军队系统。因为,美国现役军人按规定不得出任议员或担任政府公职——军人要从政必须先退役。
典型的就是现任的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西点军校出身的奥斯汀曾经当了大半辈子的职业军人,曾任驻伊拉克美军司令,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军衔高至四星上将(目前美国没有五星,四星就是天花板了)。
担任驻伊拉克美军司令时的劳埃德·奥斯汀
到了2016年,决定从政的劳埃德·奥斯汀主动退役,加入民主党并出任防务企业雷神技术公司董事会成员。
自2021年他担任国防部长以来,公开亮相都是一身西装,不佩戴任何军衔标识——这就是从军人到政客的转身。
参谋长是军人,国防部长是政客。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
比如,这是2008年,挺着孕肚检阅军队的时任西班牙国防部长卡梅·查孔女士。
做德国防长时的冯·德莱恩(她现在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医科博士出身,也搞得“跨界”。
这位魁梧的大妈,则为现任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她一上任就被爆出了经常带儿子“蹭飞机”的丑闻。
前日本防务大臣,小池百合子。
这个“地中海”发型的西装老汉,是现任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都看出来了,当年的俄联邦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就是在效仿西方。
而且,除了在职位性质上搞起了西方文官政府的那一套,他主持的那个高开低走,最后无果而终的“大型军改”,更是在学习西方失败的同时,还给现在的俄军,挖了好几个大坑。
谢尔久科夫(右一)任上(2007-2012)的大部分时候,俄联邦总统是梅德韦杰夫(2008-2012)
说到这个军改,就很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谢尔久科夫的经历。
阿纳托利·爱德华多维奇·谢尔久科夫1962年1月出生于黑海之滨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就是这个位置
1980年,他考入列宁格勒贸易学院,大学毕业后在军队服役了一年半。
这期间,谢尔久科夫获得了苏军预备役中尉军衔,因此,后来又有人戏称他为——“中尉国防部长”。
按照苏联传统,退役军人是包安置工作的。
而谢尔久科夫作为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退伍知识青年,就被分配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在国营列宁格勒家具贸易公司担任管理人员,还顺便拿到了千金难求的列宁格勒户口。
列宁格勒就是现在的俄联邦经济中心,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普京总统的老家
1985年—2000年间,谢尔久科夫在列宁格勒家具贸易公司(苏联解体后改组为圣彼得堡家具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一路升至了总经理,董事会大佬。
这期间,谢尔久科夫做了两件让他受益终身的事:
前往国立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学,成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师弟”;
2000年,二婚迎娶了圣彼得堡税务局长维克托·阿列克谢耶维奇·祖布科夫的独生女尤丽娅。
这位祖布科夫不仅是个官僚俄罗斯国防部长,更是个能源界的大寡头,曾长期担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谢尔久科夫的老丈人,能源寡头祖布科夫
有了老丈人的提携,谢尔久科夫立马走上了仕途。婚后不到一年,他就当上了圣彼得堡市税务局局长。
做过十几年商业经营管理者的谢尔久科夫在税务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靠着不错的“业绩”,他很快引起了莫斯科方面的注意。
2004年,谢尔久科夫被普京任命为俄联邦税务总局局长。
在此期间,谢尔久科夫干了一件让莫斯科高层对其刮目相看的“大事儿”——通过主持彻查了尤科斯公司的漏税问题,将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给送入了狱,为普京清除了这个影响力不可小觑的寡头。
给抓起来吃了牢饭的霍多尔科夫斯基
2007年,谢尔久科夫被俄联邦总统普京任命为了国防部长。
2007年的胜利日阅兵,不穿军装的新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相伴领导人身旁,职业军人都得靠边站
次年,谢尔久科夫在莫斯科中央的支持下,以“打造军队新面貌”为口号,进行了被认为是俄联邦军建立23年以来最大、最激进的一次军事改革。
虽然谢尔久科夫从商人到国防部长,领域搞了个“大跨界”,但按照当年的规划,编制庞大但兵力空虚,效率低下的俄军,似乎就缺少这么一个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士,来为其提升“充实度”和运行效率。
所以,某种程度上,“玩跨界”的谢尔久科夫,就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请来给俄军当“大管家”的,或者说是——做“账房先生”。
谢尔久科夫的军改,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师改旅”。
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大、粗、厚”的老土模式,那种坦克碾压后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惨胜”,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俄军迫切需要轻装化,信息化、整合“陆海空天网络电磁”这五个维度的协同作战(类似于“合成旅”改革)。
首先,就是精简俄军的指挥体系,摒弃重叠的指挥层次,统一改成三级指挥体制,以提高指挥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以及军队部署的机动性。
同时,效仿西方,将军队中非战部队编制,比如后勤的保障功能社会化、商业化(即搞服务外包),以实现减员增效。
按照谢尔久科夫的设计,经过改造后的俄军,将更符合建设专业化军队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战术兵团满员率,同时更可以降低事故率和技术装备的损坏率。
还给换了很炫酷的新衣服,俄军在服装上摆脱了军容不整的“乞丐军”形象
这样一来,俄军就可以直接裁掉大量的空虚编制和冗员,集中预算于满编的常备部队,以便更新装备和武器,强化训练程度,提升军人待遇和专业技术能力。
于是,经过一通操作,俄军在更新升级装备、战法战术和管理模式的同时,与之相伴的,就是轰轰烈烈的大裁员。
比如,2010年,俄军中的“准尉”军衔被取消。
要知道,俄军的准尉相当于高级士官,主要担任财务、技术、管理这些骨干岗位的基层领导,是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此时,在俄罗斯100多万现役军人里面,拥有准尉军衔的共计14万人——这可是个不小的动弹。
来自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奥尔加·科列斯尼克准尉
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俄罗斯军事动员体系的强度。
这是因为,谢尔久科夫主要参考了美军在中东战场上的经验——现代高科技战争中,人多并不一定就占有绝对优势,应该更注重军事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经验值,还有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搞全民军事动员的实际意义不大。
总之,谢尔久科夫改革整体思路就是——以核保护伞替代原先的大规模动员系统,专注于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和干涉战争,使俄军全员转向合成化,轻装化、职业化,快反化,提高部队的“充实度”和运行效率。
而谢尔久科夫之所以能放开了手这么折腾,主要还是跟当年俄罗斯的一片看似“大好的形势”有关。
这时候,俄军刚打赢了俄格战争,周边环境方面大体和平,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还算说得过去,没有啥明显的战争风险;
梅德韦杰夫曾被看作是个较为亲西方的总统
此外,正赶上国际油价处于历史高点,俄联邦政府的手头比较宽裕。
没成想,这个“大好的形势”并未持续多久,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和来自西方的经济制裁,俄政府财政开始吃紧;再加上,大幅度裁员和编制调整导致许多官兵下岗,触及了军官阶层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导致国内舆论怨声载道,谢尔久科夫的改革也随之成了半成品。
2012年11月初,因卷入了贪腐案件,“中尉部长”,谢尔久科夫遭到免职,绍伊古接手了他留下的“半成品”。
面对已经被瘦身的俄军和愈发恶化的国际环境,绍伊古一上手就踩了个刹车,主要做了三点调整:
1.赶紧恢复了准尉这一编制。
2.在谢尔久科夫改革的基础上,硬着头皮组建了“营战斗群”(BTG)——既然钱和人做合成旅都不够,那就用一个旅的指挥资源和装甲 /火力等附属资源来加强一个步兵营,形成一个比普通步兵营规模大了不少的营级战斗群——但其实际编制规模,却只有正规合成旅的三分之一左右。
一个2000人的俄军“营战斗群”编制,而真正的“合成旅”大概在7000人上下
毕竟,真正意义上的“合成旅”,要汇集突进、防空、情报、后勤等各种单位于一体,同时在各级建制中均有相应维护保障队伍,建制规模很大,相当的烧钱。
而以俄军的经济条件,真正意义上“合成旅”改革,显然是搞不起的。钱-装备-人员都不足以撑起完整的标准化合成旅营。
事实证明,俄军的“营战斗群”应对叙利亚这种局部战争还行俄罗斯国防部长,但换成乌克兰这种大面积持久性的战争,就陷入被动了。
另外,这个“战斗群”,实际上组建的是营级规模的部队,执行以前旅的功能,军官也是按旅的编制搭配的,还缺乏相应的保障支援单位。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种俄军特色的现象——“营战斗群”的军官都以旅、师级模式进行配置,大量中高级军官也随之前置指挥。比如旅部的少将大校什么的,往往都会被派去指挥营级战斗。
前置指挥的操作,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乌克兰前线阵亡了大量俄军高级指挥官
结果,在俄军的“营战斗群”里,军官编制的密度特别大。经常是对面一通猛轰,俄军高级军官死一地,这对于军队士气和作战能力的打击,可是不容小觑的。
比如,2022年上半年,顿巴斯前线的高层指挥官,乌克兰的是准将,俄罗斯这边则为大将俄;马里乌波尔前线是36旅旅长巴拉纽克上校,跟他对阵的则为俄军49集团军司令列赞采夫中将——这两个人的指挥权限其实是平级的。
最终,这二位一个被俘一个归西,结局都不好。
但因为军衔的区别(上校vs中将),产生的新闻效果,还是很不一样的。
巴拉纽克上校被俘后
列赞采夫中将遗像
3.重组十个六团制的师,试图逐渐恢复前苏联的大兵团作战体系。
早前的谢尔久科夫改革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俄军在各方向所面对的不同军事政治形势和庞大的国土防御面积。
这导致,一旦陷入持久战,俄罗斯进行大规模动员的能力被明显缩减。目前的乌克兰战场,就非常说明问题,俄军动员的不给力,确实跟多年前谢尔久科夫挖下的“坑”有关。
此外,谢尔久科夫改革时主持的全俄大裁军,曾让大量军事研究单位直接转为纯民间机构,令成百上千的研究军官退役,他们中的一些人又几经波折被绍伊古给重新聘了回来,但这么来回折腾,难免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军事研究。
当然,俄军表现的拉胯,根源还是俄罗斯自身的国力问题,不完全是谢尔久科夫的锅。
这就好比,你给他一块烂猪皮,一把稻壳,让他去做个红绕肉焖饭,还得要求特别好吃一样,实在高于生活。
但某种程度上,你又不得不承认,俄军经过谢尔久科夫的改革后,给整成了一支针对有限、局部战争的军队,这导致,俄军如今突然面对规模不断扩大的战争,以及国内的军事动员,显得很是吃力。
只能说,军事建设除了紧跟国际潮流外,还必须得充分考虑经济条件和现实国情。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仔细考虑实际需要,而只是为了单纯实现某个指标的改革,更多的,就是在给后人“挖坑”。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