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是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取舍之道。也就是人生的选择之道。
去,舍也;取,得也。去和取,就是舍和取。有取就有得。
取舍之道,就是舍得之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腹,代表实;目,代表虚。“去彼取此”,意思就是说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选择避虚就实。
延伸开来就是: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如果与自己的五脏庙相比,富贵荣华尽皆虚妄。
有人说人生就是在面对一个个选择题,人的一生至少都要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在人生的很多关键路口,选择对了,就有机会走向成功;选择错了,就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就会走向另一条人生道路。
本文就带你来看一看老子的主张——人生应该怎么选择。
人为什么能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人之所以能称之为“活着”,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肉体和灵魂。
肉体能称之为活着,是因为人的肉体拥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这就是所谓的五感,它们分别来自于人的眼、耳、鼻、舌、身。
人体的每一根发丝、每一个细胞都属于人的肉体,也都在时时刻刻给人类自身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感观、感受。这就是所谓的五感六识。它们的存在,证明着我们是否活着。
没有了这些,人如果还能活着,那么他将和一个植物人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了视觉,你将看不到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没有了听觉,你将听不见世界上的任何声音;没有了触觉,你将触摸不到世界上任何物体的存在。
肉体的存在,五感六识的存在,为人类活着提供了基础的意义。
除此之外,人类还拥有灵魂,为人类活着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灵魂就是魂魄,可以分成三魂七魄。
魂,就是心魂;魄,就是气魄(魄念)。
心魂的存在,使得人类可以“心合天道”、识别万物,包括看得见的存在和看不见的规律与真理等;凡事用心去做,才能深入浅出。
气魄的存在,使得人类拥有了改造万物的信念和勇气;人如果没有魄力,就只会因循守旧,就不会有创新的勇气与欲望。
心魂用于识别万物;气魄用于改造万物。
没有识别,就无从改造。这也与所谓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五感对于万物的识别,只是相当于基础的信息接收器,真正用来处理周天信息的存在怕什么天道轮回什么魄散魂飞,是心魂。
飞禽走兽、机器人也能识别万物,但缺少心魂,或者其心魂强度远低于人类。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德,是一切生命的本质;仁,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义,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也是人类自身的灵魂本质。
义,气也。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无论是在物理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是如此。
营气、卫气、热气,都是人之气;心气、骨气、志气,也是人之气;勇气、义气、气魄,还是人之气。
义的本质是气,魄的本质也是气,人的灵魂本质之一还是气。气散,则念消。养一腔浩然正气,不负此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老子看来,宇宙天地万物怕什么天道轮回什么魄散魂飞,都是阴、阳、气的三者组合体。在我看来,至少一切生命都是阴、阳、气的三者组合。
气,魄也,它是人类灵魂的本质之一。也可以叫它气念。
气与心合,叫心气;气与念合,叫气魄;气与身合,叫精气。
喜气、怒气、忧气、郁气、死气、丧气,都是心气。人活的不就是这口气吗。
身藏精,魄藏气,魂藏神;精,是精力;气,是气念;神,是心神。这就是人类的精气神。
了解了人类自身的肉体与灵魂的本质之后,再次进行人生的选择时,将会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人类至少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神、气魄,这七样东西。
它们七个共同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们彼此有相得益彰的时候,也必然有相互冲突的时候。
人生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选择题,就是来源于它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体,无论舍弃哪一个都会带来痛苦和遗憾。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们七个不冲突、和谐相处。
有的人喜欢吃榴莲,却不喜欢它的气味;有的人同时喜欢两个女子,却只能选择一个。人们大多都会被类似的选择所困扰,甚至因此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人生怎么样选择才不会有遗憾呢?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呢?
遗憾人人都会有。与其为了不遗憾而选择错误的人生道理,不如主动承担遗憾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五句话,每一句都有一个“令”字。
什么是令?令,命令也。目之盲、耳之聋、口之爽、心之狂、行之妨,都是外物使之然,天意使之然。人如果顺应这种天意,则为凡;逆之则为贤。
花花世界、物欲横流,很多商品都让人目眩神迷,但那些真的都是我们所必需的吗?形形色色的物品,只会迷乱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分不清哪些才是我们所必需的。
穷人迷乱于几十几百块钱的商品,中层迷乱于几千几万块钱的物品,富人迷乱于几十几百万的事物。物品越多,眼睛越花,选择越容易盲目。
这就是“五色令人目盲”的道理,谁也逃脱不掉。顺之者则为人。
光怪陆离的世界会让人目眩神迷,有人却可以用自己的双眼“明察秋毫之末”。
抑扬顿挫的音乐会让人沉缅其中,有人却可以用自己的双耳侦知敌情。
丰富的味道会让人的嘴巴回味无穷,有人却可以用它鉴别物体。
纵情奔驰跳跃恣意狩猎使人心情激荡癫狂,有人却可以用它感知天道万物。
稀有珍贵的货物让人的行动小心翼翼、寝食难安,有人却可以高枕无忧、自由自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就是说,圣人懂得这个道理,主动舍去并控制了对于五色、五音、五味的过度追求,只保留了自身对于食物的基本需求,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世人大多纵情于声、色、犬、马,尤如江中浮萍,随波逐流;
而圣人却用自己的五感六识去感悟天道、去明察秋毫、去辨识万物,让自己的精神与感知通达于万事万物的极微妙处,深入到普通人完全无法识别的层面,见小曰明。
正所谓: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什么是道?
道,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我们也都在道中生生不息,只要用心去感知万事万物的极微妙处,人人就都有机会得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道无亲,唯亲善人,也亲有道之人。得道天助。
道德经第十二章便论述了圣人的取舍之道。
普通人的一生,大多被声色犬马所牵引和羁绊,不能自控,只能随波逐流。
圣人可取之,亦可舍之。故曰取舍之道。
人生如果在关键的时候懂得取舍,便可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生有舍方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舍虚华,得实在;取内在,舍外在。取容易控制的、舍不易控制的;取重要的,舍不重要的。取舍之道,也叫舍得之道。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