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全面发展,虚拟学术社区已经成为了科研人员知识共享与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虚拟学术社区除了提供虚拟社区的一般功能以外,还会针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具体要求与研究方向提供论文分享、发布研究项目、学术问答和推荐科研合作等特色板块功能,相对于一般的虚拟社区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更能符合用户学术活动的需要。根据数字媒体研究集团的调査显示,有超过50%的科研人员受到了来自虚拟学术社区的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影响,许多科研人员参与到各种类型的专业学术社区当中,通过搜寻、获取和贡献专业知识来向其他用户传播自己的研究兴趣、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和加快科研进程。虽然虚拟学术社区起步较晚,但是与蓬勃发展的娱乐社交社区相比,专业性、学术性虚拟社区的发展得到了学者们更多的关注,已有文献根据研究内容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理论上论证了虚拟学术社区框架内涵、主体类型、平台特征、信息特点等内容,另一类文献大多是以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用户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各类用户信息行为给予了关注。
用户社区参与为一种重复的、常规化的行为,能够在社区成员之间传递共同的理念和意义,产生与用户相关的机会或者为其他成员创造价值。从所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学者已对用户社区参与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一方面探索了用户社区参与的内涵,Schau H等人结合虚拟品牌社区,将用户社区参与定义为更广泛的基于社区价值创造的实践行为集合,主要表现为用户社交网络、产品展示管理和社区品牌使用。赵玲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虚拟社区成员参与进行定义,从狭义上来说,社区参与仅仅指的是成员实际行动上的参与,包括知识贡献和获取、社会支持的提供等;广义上的参与既包括实际行动,还涉及成员情感上的参与,包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形成。另一方面则是分析了用户社区参与的类型,Burnett识别出虚拟社区成员所展现的三种参与行为类型,分别是无互动行为、恶意互动和积极互动。Kristine de Valck等人认为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分别是核心参与者、健谈者、信息主义者、爱好者、功利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这六类。Schau H等人将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区当中的参与行为归纳为问候、调节、推广和排名四种类型。Linda D采用网络摄影的方法,构建了虚拟奢侈手袋社区用户参与实践模型,将虚拟品牌社区当中的用户实践分为问候、庆祝、答疑、调节、移情、销售、推广和排名八种。张鑫将健康社区内的用户参与行为分为求助类、描述类、提问类、经历记述类、情感表达类、知识分享类等十种参与行为。周军杰发现用户参与在线健康社区的行为主要包括知识分享、情感支持、实务支持、网络支持、尊重支持和离题行为六种类型。
虚拟学术社区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社区成员的参与。用户是所在虚拟学术社区的一部分,社区成员不仅是发展过程中的接收者,还作为行动的参与者对虚拟学术社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用户社区参与主要是指用户自觉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了社区成员对所在社区的责任分担和成果共享。但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学术界已使用“社区参与”这一概念来探究虚拟社区当中的用户行为,虚拟学术社区的用户行为研究也成为当下的热点,但对于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中的参与行为却相对关注较少,并有时会与用户的信息使用等行为产生一定的混淆。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小木虫社区为例,对用户进行等级划分,聚焦用户发帖的实际内容,剖析小木虫社区当中用户的参与行为类型,以相对完整地揭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的参与行为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与学术交流的建议,这对于丰富虚拟学术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理论,深化用户关系管理以及推动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0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在经验资料基础上建立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最早由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提出,主张问题是由情境中自然产生,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始数据,不断地进行抽象化与概念化思考,最终得到经得起检验的模型和理论。扎根理论能够有效避免数据范式下,仅仅依靠经验公式或先验理论模型对所搜集资料进行“程式化”研究的限制。虚拟学术社区作为新兴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开放式编码,用户的知识交流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新特点,对于用户的社区参与来说,经典测量量表与结构化问卷调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借鉴,但并不完全适用。考虑到虚拟学术社区出现时间较短,本文的研究主题在目前还并未有成熟的理论进行支撑,因此选用扎根理论作为前期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实际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作为依据构建用户社区参与模型,并提出相应的运营策略。
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过程是基于扎根理论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核心过程,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对搜集来的数据集进行梳理解释并构建具有意义内涵的框架,进行重新分解、概念化和重组后得到相关结论。本文使用NVIVO12.0部署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性编码,首先在开放式编码的阶段,逐条分析数据,基于实际用户使用的语言进行抽象编码,形成初始概念,编码后发现部分概念类属指向不明和概念类属之间关系不够清楚则重新返回原始资料进行备注整合;其次在主轴编码阶段,将开放式编码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语境化,发现与建立它们之间的内涵与联系,将意义相关的概念进行分组形成主范畴;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总共提取出八个核心范畴并且构造用户社区参与的模型。编码完成后进行饱和度检验,验证模型与结论的合理性。
1.2数据来源
作为一个独立、纯学术、非经营性的学术论坛,小木虫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学术前沿热点,为中国学术的前进提供免费动力。本文使用集搜客软件在小木虫论坛热门博客的栏目下,对其中回复大于10的帖子进行爬取,收集内容包括帖子回复内容、用户ID、用户等级、发帖版块等方面,并以文本的形式进行保存(数据采集于2019年6月25日),为了保证文本的有效性,经过人工筛选与剔除无效回复以及与本研究无关的内容,例如广告推广、散金币求祝福等信息,总共得到2512条文本数据。
小木虫论坛根据用户的发帖数量以及活跃度等指标,将用户总共分为8个等级,根据本文实际研究情况对用户等级进行整合与重新编排,将所有用户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以及高级用户三个等级,详细分类详见表1。
02
研究过程
2.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爬取到的发帖内容进行整理标注后,挑选可以进行编码的语句或者片段逐句进行概念化处理,尽量保持数据原始记录的特性和不遗漏,更大程度的保留数据的原始性。尽管得出的初始概念不完全包括所有内涵,但基本满足本研究所需要的概念表达,并为后续的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不断的归纳整理,列出条目,以及删除相互矛盾的初始概念,最终以共获得46个初始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定义现象,结果如表2所示。
2.2主轴式编码
对开放式编码所形成的46个初始概念进行主轴式编码,发现和建立其中的相互联系,挖掘出初始概念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共提炼出20个主范畴,分别是迎接新成员、社区氛围、社区规则、社区激励、经验资源共享、提供解决措施、有效消息提供、感谢他人情感支持、感谢他人信息分享、提供期待与愿景、相同负面遭遇、提供情感支持、对现状有所不满、努力不被认可、个人性事件纪念、具有相同成功经历、群体性里程碑事件、寻求初步合作、寻找合作对象、组织学术活动,结果如表3所示。
2.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对之前主轴编码过程中所形成的20个主范畴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提炼,更深层次挖掘得出核心范畴,并且利用典型的模型将它们和其他的范畴内容进行系统的联系,找到其中明显的逻辑关系。通过反复的归类调整,本文将用户的社区参与行为归纳为问候欢迎、调节规范、协助、欣赏、同情、抱怨、庆祝和交际这8个核心范畴(见表4)。
对于不同用户等级来说,他们每种核心概念对应的参考点数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具体统计情况如表5所示。
2.4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是一个主观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解决理论饱和度测量的客观指标问题。饱不饱和纯粹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和研究分寸来掌握的感性认识。本研究通过预留的100份文本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发现基本上不会出现与此前文本数据当中的概念不同的表达,不在有新内涵、新类属出现,可以停止采样,此种情况证明本研究基本上达到了理论饱和,无需再进一步扩大资料分析范围。
03
研究结果
3.1参与行为模型
根据选择性编码的结果可以看出,用户的虚拟学术社区参与行为总共分为8种类型,在每一个过程当中用户的参与行为都会增强和维持与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系,有助于增强用户彼此之间的归属感和同质性,相对于外部成员来说会产生更高的社区承诺。基于此基础,本文利用NVIVO12.0构建如图1所示的虚拟学术社区参与行为模型。
问候欢迎是指对新成员的礼貌欢迎并乐于回应他们的加入,用于非正式的将新成员介绍到小木虫社区当中。这种做法旨在引导新加入成员产生对所在虚拟学术社区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从新人的身份当中转化出来,并鼓励其积极地参与社区各项贡献与建设,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归属感。问候欢迎的持续时间受到用户个体特征、对所在社区的兴趣、社区自身的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调节规范是指现有成员向新成员提供有关虚拟学术社区规则、规范和指南之类的相关信息,例如制定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规范,规定社区的利益范围,保护强调社区的异质性等。
当问候欢迎和规范管理完成后,新成员将被视为已经了解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基本原则与规范,做好准备与社区进行适当接触。此时的新用户被视为已经完成了加入虚拟学术社区的一系列流程,它反映了新成员在进入虚拟学术社区的启动阶段内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
协助表示帮助其他社区成员处理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疑问,包括社区相关指南、专业性的学术知识、生活琐事等方面,能够并且愿意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成员通常已经在虚拟学术社区当中度过了大量时间,并且获得了自我感和责任感等,他们已经发展成为熟练的社区成员,愿意对其他成员负责。
欣赏是指用户对所在社区以及其他成员表达感激与感恩,他们在回复帖子表达赞赏之情的同时,也证明了发帖内容或者发帖成员在社区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达了他们对于这些用户社区定位的肯定,具有潜在的认知和情感基础。此外还有一些用户会对所在虚拟学术社区的定位与建设表达感激,他们认为所在的虚拟学术社区给自己各方面带来了助益,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交流,实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
同情反映了用户对于与所在社区特定相关、学术相关、情感相关等其他问题的情感支持或者理解,当用户分享出自己的一些负面经历时,其他用户则会对发帖者表示自己的关注,提供情感支持,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助于加强用户彼此之间以及与所在虚拟学术社区之间的联系。
抱怨通常是用户对于一些不公平现象或者是经历某种挫折之后,向其他合作用户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不满,希望能够得到情感安慰并且寻求到解决措施,当用户发现彼此之间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对某种现象有着相同的看法时,双方之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表达相互之间的情感诉求。
在协助、欣赏、同情和抱怨这四种社区参与行为当中,用户作为成熟的虚拟学术社区成员进行各项交流活动,无论是为其他用户解决困难、提供答案,还是与他人进行情感安慰、交流沟通,这都是基于和其他用户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没有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结,就无法实现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共享。在实际的参与过程当中,这四个部分可以彼此独立,但也相互关联,例如用户“Wanglinyu”曾发帖“我也有一篇论文是你这样的情况,审稿半年依然没有结果,很心疼你也要经历这段过程,希望你的努力最后不会像我一样白费。”,他的回复中同情和抱怨相互重合,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庆祝是指对特定成就、场合或事件的记录和纪念,庆祝活动可以以特定成员为中心,也可以与某些学术讨论主题、社区里程碑事件等为中心对象,这不仅仅反映用户的行为参与,也体现出潜在情感参与,当用户在社区当中得到肯定或完成某项成就时,通常会发帖庆祝自己的成功并获得其他用户的鼓励。
交际是指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与其他成员在线或者离线的社交互动,超越了网络的界限,包括与其他社区成员建立友谊、组织线下活动等。不仅是活动组织者,参与其中的用户也能够体会到与整个虚拟学术社区相关的情感参与,用户希望通过线下的方式继续自己的学术交流活动,反映出用户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
庆祝和交际都是基于用户成就而产生的参与行为,由于用户在社区当中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拥有了一定的社区成就,因此有能力号召具有相同兴趣或行为规范的成员,针对用户个人或者虚拟学术社区的一些成就以及里程碑事件来进行庆祝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愿意公开分享与他们的特定社区相关、个人成功等值得记录的行为活动,并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纪念。
3.2针对性策略建议
根据编码过程得到的各范畴和逻辑关系显示,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参与行为总共分为问候欢迎、调节规范、协助、欣赏、同情、抱怨、庆祝和交际八种类型,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这些参与行为是用户参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的核心,根据不同用户等级,用户的社区参与行为类型也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初级用户来说,他们的社区参与行为类型涉及到欣赏、抱怨和交际的参考点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刚刚加入到虚拟学术社区当中,需要迫切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建立社区归属感,无论是出于自我实现的动机还是社交的动机。这类用户通常会积极在社区当中发出专业问题来号召共同研究领域的用户一起探讨交流,对于其他感兴趣的话题也会积极参与讨论来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或是对自己的某些现状表达不满与抱怨来引起其他用户的共鸣,寻求问题解决措施,并在自己需求得到满足后向其他用户表达自己的感激感谢,在合作的同时还会积极寻找科研合作伙伴,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与合作形式,努力融入到社区当中。对于这类积极性高的用户,社区应当建立高效的提问机制和匹配机制,引导用户提出更好更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将其推送给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寻找更适合的用户来参与共同讨论,通过点赞、关注、回复等功能来进行用户反馈,加强提问用户与回答用户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知识共享效率。
中级用户加入社区时间长,对社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清楚的认知,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讨论圈和科研合作关系网,是社区前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他们通常将自己看作是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核心和引领者,问候欢迎、调节规范、协助、庆祝和交际这五种社区参与类型的参考点数占到了中级用户总参考点数的70%以上。通常当有新成员加入时中级用户会对其积极表示欢迎与迎接,随时乐于帮助其他用户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于某些用户不合规的行为或者言语进行及时制止或协助修正,同时还会利用自己的合作网络,在社区纪念事件等特殊时间来组织线下活动拓展用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形式。这些具有利他精神和助人动机的中级用户是虚拟学术社区发展运营的核心,社区应特别注意此类用户的识别和维系,建立用户寻找优质科研合作资源的通道,便于相关领域的权威性用户深化合作交流,同时还可以通过知识报酬等形式来保证此类用户在回答过程当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给予用户高度自由,使他们能够在社区规则之下最大程度的创造价值。
高级用户是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高层次人物,由于加入时间久,他们对于社区有非常强的归属感。从参考点数上反映出他们的社区参与类型集中在协助和庆祝两方面,可能是由于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存在,高级用户在发帖和回帖时相对于其他用户来说会谨慎,他们需要会考虑到自己在社区当中的地位和公信力,以期继续获得其他用户的拥护,因此除了协助其他用户解答疑惑,参与正常的科研学术交流以外,其他方面的信息较少予以回应。同时高级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经历时间长,在这个过程当中为社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个人成就相对较多,因此在发帖时会对众多的特殊事件表达自己的庆祝与怀念。这些高质量用户对于社区的整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社区在整体运营过程当中应当多帮助此类用户宣传和展示自己,经常性的对他们的优质答案进行推送和宣传,尽力吸引和保留这些大V和意见领袖,他们有时甚至能带动整体的用户活跃度。
04
结语
虚拟学术社区作为知识分享的重要平台,它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用户的网络信息获取行为。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了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当中参与行为的类型并构建理论模型,拓展了Schau H提出的虚拟社区中的消费者参与行为模型,概括了八种参与社区参与类型的主要内容以及不同等级用户各自的社区参与特点,对于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用户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虚拟学术社区的运营者提供了实际建议,尽可能地调动用户积极性,深化用户之间的科研合作,为虚拟学术社区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数据来源仅限于小木虫一个虚拟学术社区开放式编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无法落实,同时对于用户每一种社区参与行为的生命周期没有加以考虑。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当中尽可能地部署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社区环境当中爬取更多样本加以验证,进一步深化研究各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节选自《基于扎根理论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研究——以小木虫为例》,作者:王战平,周阳,谭春辉,朱宸良,《情报科学》2020年9月15日。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略去了参考文献及部分内容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