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四百多万人在线观看发掘直播,见证了三星堆出土全过程。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500余件重要文物的出土,又一次让世界为之瞩目。
之后“三星堆”霸屏朋友圈,无疑成为了当下大热的“网红IP”。即便是已过了新鲜期的今天,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三星堆”,也依旧能看到相关话题占据热搜榜单。
为什么这件事会如此受关注呢?「得到」副总裁邵恒老师在她的专栏《邵恒头条》里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考古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从上个周末开始,我的朋友圈就开始被一条新闻刷屏了——3月20号,国家文物局在四川成都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会议中,文物局有关人士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挖掘的新发现。
就在同一天,三星堆的旅游热度猛增。我看到数据,3月20号至21号这两天,也就是在文物局刚刚通报考古进展后,预订三星堆博物馆门票的用户环比增长将近12倍。
这件事为什么会如此受关注呢?
文物出土量很大
从去年9月开始,咱们国家的考古人员对三星堆遗址开始了新一轮的挖掘。要知道,三星堆遗址的上一次正式挖掘,还是在1986年。也就是说,这是时隔34年之后对三星堆的一次“重启”。
这次重启可不一般。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这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量很大。
1986年的时候,我们挖掘的是三星堆遗迹的1、2号祭祀坑,出土了几千件珍贵文物。
出土的文物不仅横跨2000年历史,而且造型非常精美、独特。有直径1米多的青铜面具、高度3.9米的青铜树,还有1.6米高的青铜立人,这个青铜立人还被调侃跟马云的长相颇为相似。
这些文物,被认为是古代蜀国国王祭祀用的用品,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古代蜀文明的好奇和想象。
而2020年开始的新发掘工作,我们的文物工作者是在1、2号祭祀坑旁边,对6个新的祭祀坑进行挖掘。光是祭祀坑的数量就远超过去,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关注。
我看到在微博热搜中,网友把这个过程很形象地称为“三星堆新开6个盲盒”“三星堆上新了”。
据介绍,6个三星堆祭祀坑,现在已经出土了500多件文物,包括象牙、金箔、玉器、青铜人像等等。
出土文物质量很高
第二个关注三星堆的原因,是因为这次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质量很高。
我放了一张我特别喜欢的,也相当有分量的文物图片,可以看一下:这是一个金箔面具的残片,从图片中你可能也能感受得出来,面具很厚,就算残缺了一半也能立起来。
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个面具的重量有280克,完整的面具预计更是重达500克。
什么概念呢?这个重量意味着,这可能是同一历史时期内,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黄金面具。
像这样的文物,自然是这次三星堆挖掘最受关注的焦点。
挖掘过程技术含量很高
不过我在看媒体报道的时候注意到,除了出土文物之外,不少人还关注了这次挖掘的过程。
和30年前相比,这次的挖掘工作有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让人对这次出土的文物有更高的期待,而且我觉得,它们也是观察咱们国家考古工作进展的一个窗口。
接下来,我就和你介绍一下,三星堆挖掘的今昔对比。
咱们先把指针稍微往回拨一点,看看1986年三星堆的挖掘是怎么回事。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四川考古界就认定三星堆是一处重要遗址,并且一直有考古工作队在附近工作。不过三星堆最重要的遗址部分的挖掘,仍然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
1986年7月,广汉当地有一家砖厂在生产的过程中挖到了玉器,便马上联系了四川考古所。随后,考古人员来到了三星堆进行“抢救性发掘”,也就是在文物遭到破坏之前,对它们进行及时的发掘、保护。
在这场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三星堆的1、2号祭祀坑。三星堆最广为人知的大型青铜立人、青铜面具等国宝,都是从这两个坑中挖出来的,但是文物的出土过程不得不说颇为简陋。
这张图是三星堆著名青铜面具的出土过程。可以看出在1986年我国的考古水平还是比较基础的,考古人员都穿着便装,靠人工搬运文物。对考古现场的保护也不够。
而三星堆文物从出土到展览,那更是花了10年的时间。
三星堆中有一个著名的青铜器叫做“青铜神树”,这棵树高395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青铜器。
不过因为这棵树是祭祀器具,在入土之前的祭祀活动中,就被人为损毁了。
考古队员发现的时候,这棵树的树干断成3截,树枝断成18截,树上装饰的碎片更是多达几千片。修复这个青铜神树,花去了修复人员足足10年的时间,堪堪赶上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开放。
现在我们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概念,那就是考古不仅仅是历史学界的事情,也是文化科普的一部分。
但是在1986年挖掘之后,三星堆是花了10年走完“挖掘、修复、展览”三部曲,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但是2020年开始的这一轮发掘就很不一样了。从正式开挖到我们能看到新展品,可能只需要半年的时间,而且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次出土的文物将会更好地还原三星堆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次挖掘的准备非常充分,这和这次祭祀坑的挖掘背景有关:2019年三星堆遗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国内33家单位,联合对三星堆1、2号祭祀坑进行了重新的考察。
结果考古队员发现之前参观用的展示平台盖住了好几个祭祀坑。移走参观平台之后,6个新的祭祀坑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2020年9月,我国考古人员对三星堆的6个新祭祀坑启动了正式挖掘。这次挖掘被称作“主动挖掘”,不同于1986年的“抢救性挖掘”。考古人员给“主动挖掘”打了一个比方,说这就像做手术一样,要在术前进行详细的准备方案设计。
我和你具体说说细节。
这一次,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搭起了2000平方米的大棚。6个祭祀坑被分别装入4个钢架玻璃工作舱,工作舱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
所有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在悬挂可升降的工作台上开展工作,身体都不接触坑内地面。这是三星堆发掘的现场图,能看到这次发掘有多细致。
每个工作舱内都安装了8台网络摄像机、1台工业全景相机,专门用于考古工程的全程记录。这些图像可以随时传输到现场的会议室,让专家进行远程文物会诊。
在这次的发掘过程中,现场还有很多提供支持的实验室,比如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文保工作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他们可以及时提取丝绸、漆器、竹木器上的文字,避免出土后长时间暴露,文物受到破坏,让关键信息流失。
就比如说在3月20号下午,就有一件青铜尊被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后,成功起吊,送入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清理和修复。这比起1986年的“肩扛手抬”,是不是进步太多了?
除此之外,这次对三星堆的挖掘,还和社会科普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根据三星堆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回复,这次他们将建立全国第一个开放式文物修复馆三星堆遗址,要一边修复、一边向外界展示文物。
按照计划,今年4月文物修复馆就会开启试运营。我们不需要像上一次等10年,很快就能亲眼看到三星堆最新出土的文物了。
好了,总结一下,三星堆时隔34年的第二次挖掘成果。
这次挖掘有三个亮点。第一,文物的出土量很大;第二,出土文物质量很高;第三,挖掘过程技术含量很高。把“挖掘、保护、修复、展览”几个步骤同时融合在了一起。
「得到」副总裁、毕业于哈佛大学政治学专业的邵恒老师,每天都会在《邵恒头条》栏目中,用国际化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带你看全球政治、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正在发生的新鲜事,并为你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欢迎你点击下图,免费收听,把你的知识世界往前推进一步。
▽ 戳此了解
猜 你 喜 欢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跟你一起把知识世界往前推进一步!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