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左边这位,应该不用介绍了,国民公公,首富,王健林先生;
右边这位,是地产圈的传奇,孙宏斌先生。
2017年7月10日,万达和融创达成交易,两个男人走到一起,于是有了这张合影,有了这次世纪赌局。
我首先介绍几个市面上传播比较广泛的对于这次交易的说法。
版本1:万达出事了。
版本2:万达甩锅了。
版本3:万达被迫转让项目,融创捡了个大便宜。
版本1说的是万达的经营问题,版本2说的是战略问题,版本3说的是背景问题;三种版本,无非是说万达赚了、融创赚了、万达融创在演戏。
作为蘑菇,凡是你知道的,当然都是让你知道的,自然,也就离真相远了,要探究万达为什么卖掉自己的核心资产,首先,要知道,万达到底是个啥。
万达是个啥?
万达从骨子里,就不是地产商!
5年前,做过一点商业地产的研究,对标是两个,华润和万达,当时最火的商业地产标杆,现在所有的,无论是产业地产还是商业地产,从商业模式上来讲,根源均出自此两家。
从商业模式来讲,华润的万象城模式是比较标准的商业地产打法,华润置地,从无名小卒,到出落成一线地产公司,宁高宁先生居功至伟,没有宁先生当年的强势推进,华润根本无法并购由任志强先生领衔的老华远,有了老华远的根底,才有了今天的华润置地。
宁先生长期在香港工作,所以,在商业地产模式的设计上,就有很浓的港企味道。
因为香港本身的特点,发达,因而成熟,基本是存量市场,只有最好的地段才有最好的人流量,有了最好的流量,才有稳定的收益,所以香港发展商是极其强调地段,也决定了香港商业地产是重金取优质地自持收租的模式。
华润商业地产的标杆万象城产品也是如此,选址均落于城市绝对核心地段,走的是高举高打,重资产型商业地产路线。
然而,华润的路,万达走不了。
香港商业地产模式运用成功,很大程度决定于资金成本,用5%和10%的贷款利率去获取同样的租金,有完全不同投资意义。有资金成本优势才有走重资产路线的本钱,华润置地是央企,香港上市公司,享受了最低的资金成本,又有华润集团孵化项目支持,所以重资产商业地产路线华润可以走,但万达不行。
误打误撞,万达走出了自己的模式。
何谓模式?战略落地而已。
何谓战略?外部环境内部资源,运用而已。
十二个字,一生心血。
大陆不是香港,落后,发达程度低,最重要的,房地产是增量市场,因此,可以在流量上下功夫。内部资源的不同,决定了万达不可能走华润的路;外部环境的不同,则决定了万达可以走相对华润来说轻资产的商业地产路线。
万达模式
传统商业地产理论的立论,在人流,人流聚集之处,为商业。但是万达的资源如果走华润的商业地产路线,万达将只会是一家极其平庸的企业。传统的黄金宝地拿不下,那么就着眼于新兴之地。中国在高速城镇化,城市变大,人变多,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多,传统商业区不能满足需求,新的生产生活区必然出现新的商业区,于是,万达广场应运而生。
简单的说,城市要发展,政府有需要,人民有需求,三者结合,成就了万达模式。万达模式就是,在城市的新兴板块,政府提供低价土地和优惠政策,万达注入商业资源万达怎么了,打造商业新中心,满足需求。为了最大化的降低贷款,减轻资金压力,万达打造的商业地产项目,也包含大量住宅用地,用住宅的现金流补贴商业地产的资金沉淀,走出了一条轻资产的商业地产路线,取得了突破和快速发展。
万达的野望
前面说了,万达的骨子里不是一个房产商。
这一点展开说篇幅过大,简单的说,万达是在用地产为手段发展自己,万达的目的是成为一家消费公司。
2016年开始,万达的房地产收入低于总收入的一半,按照王健林先生的说法,万达不再是房地产公司;万达在电影、体育方面的投资和房地产方面相比,不逞多让。种种迹象表明,万达距离房地产越来越远万达怎么了,而这一点,在几年前,对其商业模式分析时就已表明,与其说万达是地产商,不如说是自持物业的消费公司。他是自持店面的百货公司,自持院线、自持影视基地的电影公司,他是自持公园的旅游公司。
他的野望,提一口气,点一盏灯。
万达可以继续做最好的广场,可以做最好的电影小镇,可以做最好的体育小镇,可以做最好的科技小镇,这些地产公司趋之若鹜的项目,万达是最有资格和条件笑纳的,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做。外国人的电影就一定比中国人的好?外国人的文化就一定比中国人的好?外国的足球就一定比中国人的好?
于是他开始买院线,梦想着把中国的电影卖到全世界;于是他开始建设文旅城,让中国的孩子在中国文化的游乐园长大;于是他开始悄悄把中国的足球小将送到国外训练。
国民公公不止一次说自己要做到500强,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也许,支撑他瘦弱身体继续前进的,更多的是一口气吧。
万达怎么了?
版本1:万达出事了。
版本2:万达甩锅了。
版本3:万达被迫转让项目,融创捡了个大便宜。
首先能够排除版本2,万达转让的13个文旅项目,是万达文化板块的绝对核心资产,按照我的理解,万达广场可以卖,但是文旅项目绝对不能卖!这块资产卖了,文化自信这口气就灭了,这种层次的企业家,就是死不瞑目。
作为一个蘑菇,版本3是无法判断的,或有,或没有,或可有可没有。
版本1,从商业模式上看,万达的商业地产模式并不存在现金流问题,大方向上说,住宅的销售基本可以覆盖持有物业,也就是说,一个万达广场做下来,现金流没有变多,也不会变少,但是赚一个持有物业,基本是这个概念。这种轻资产路线的商业地产模式并不算压钱。
所以,按照万达模式进行发展,并不存在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只是在扩张期会比较紧,但是很明显,万达已经明显放缓了速度,现金流应该宽裕。
那问题就在商业地产之外!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始,万达共计投入2451亿元人民币用于海外收购。
答案就清晰了,这么大的对外投资,现金流紧张是必然的,存在进行大量内保外贷的可能性。这么大的规模,当然有理由怀疑是资产转移,于是银行查账、摸底。中国当今之情势,当然不可能支持你贷款去外国投资的。
失去了银行的支持,问题就出现了,存在经营问题是一定的,5年投出去2400亿,没有银行的支持,现金流肯定要出问题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场世纪大赌局。
那为什么万达会把死了都不卖的资产卖了呢?
本章完,下周一发布第二章《世纪大对赌之老孙的初心》,敬请期待。
转发本文的宝宝记得把转发截图发给我,很关键。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