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海棠 设计 | 隐莲
导语
梵蒂冈的地标性建筑—圣彼得大教堂,我们将分三期为您解读: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大教堂穹顶。希望能将历经120年不同时期建筑设计巨匠们心血凝结的精华,简洁明快、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您的面前……
梵蒂冈城国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总人口1400人,常住人口约540人。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中国”。
其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位于梵蒂冈的最东面,建于17世纪初的巴洛克时代。建设工程用了11年的时间,由意大利巴洛克之父-建筑大师贝尼尼亲自设计并督建,1667年完工,晚于教堂落成的时间。
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可容纳50万人,因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得名,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
圣彼得广场没有围墙,这条灰石铺成的广场入口就是“国界线”,旁边设有栅栏,线里就是梵蒂冈国土。
1教堂前广场上的圣者雕像
圣彼得是耶稣的大弟子,殉教后被埋葬在罗马城北的梵蒂冈小山上。公元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在他的坟墓上建立教堂。从此,这里成为天主教的最高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门口右边雕像是圣彼得,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天主教首任教宗。他右手持两把钥匙,左手持有一卷圣旨。
教堂门口左边雕像是圣保罗圣彼得广场,他是基督教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也是东正教首任牧首。
教堂屋顶有13座高5.5米的雕塑,中间是耶稣,他的右边是施洗圣约翰,他左边是圣安德鲁,他是圣彼得的兄弟,也是耶稣最早的使徒之一,在希腊殉教时要求采用X型十字架,自认不敢与耶稣相同。
中门上的浮雕:耶稣交给彼得通向天堂的金钥匙。
2教堂楼顶的铜钟
教堂顶左右各有一座电动铜壁钟,铜钟齐鸣时声音洪亮。
☟这是右钟,显示格林威治时间。
☟这是左钟,显示罗马时间
站在教堂前远观:楼顶两侧是铜壁钟,屋顶正面是13座人物雕像,正中间是耶稣,左右两侧是耶稣的门徒们。圣彼得大教堂右侧即是圣彼得雕像,大教堂左侧即是圣保罗雕像。
大教堂外面2层楼上有3个阳台,远看小小的,中间的那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紧闭,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
每逢礼拜日,成千上万的信众在此聆听教皇在祝福阳台上播送晨祷词,接受教皇的祝福。
广场上摆着许多椅子,是专为罗马教皇在这里接见他的信徒安排的。
3方尖碑的故事
圣彼得广场的地面由大约10厘米的深灰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所有的直线在广场的正中央会齐,像众星捧月一样托出一个高耸的建筑体,这就是著名的方尖碑。
41米高的方尖碑耸立于圣彼得广场中央,使规模宏大的广场更显凝重。方尖碑高约26米,底部单边长5米,没有任何文字和图案,设立于16米高的三层基座上,貌不惊人。
但它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方尖碑,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它的起源足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
公元37年,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将这座方尖碑从埃及亚历山大城搬运到罗马尼禄竞技场的墙边。直到1586年才被移至尚未建成的圣彼得广场上。
当时那座方尖碑已经在泥土中沉睡了1500多年。1586年4月30日至5月17日,工人采用滚筒递进的方式将碑体慢慢滚动到广场上。仅仅是这次搬运就动用了140匹马、900多名人力和47部链式绞车。
传说人们把这块方尖碑从罗马竞技场转立到圣彼得广场时,方尖碑比当时人们预期的要沉重得多,当碑身被许多股绳子缓缓拉起到一半的时候,绳子不堪重负,开始断裂。人们都认为这下完了,当绳子断得差不多时,碑身一定会倒在地上摔得粉碎。就在全场鸦雀无声之中,一名路过的水手突然大喝一声“浇水!”就是这一声断喝,救了这块方尖碑,原来还是常年出海跟绳索打交道的水手有经验,知道麻绳浇水之后坚韧度会大大增加。
竖立方尖碑的日子定于9月14日,这座82英尺高、320吨重用整块红色花岗岩制成的巨型独石终于竖立在圣彼得广场上。历经千年,法老的方尖碑最终被插上了天主教的十字架,在天主教的心脏腹地历代传承。
方尖碑上没有象形文字,碑座四角装饰着铜狮子,中间是振翅欲飞的雄鹰。碑的顶端是罗马基吉家族的族徽:五座山丘、一个青铜星和一个十字架,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出身于这个家族。
许多年来,对这座非凡的方尖碑,人们留下了种种传说。据说在罗马,从古罗马时期到现在,只有这座方尖碑从来就没有倾倒过。
4贝尼尼长廊与喷泉
为了与宏大的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圆顶在风格上取得和谐,广场的廊柱采用了气派浑厚的塔斯干柱式,共计284根18米高的多利安式巨型圆柱和88根方柱组成四排,形成三条340公尺长,240公尺宽的弧形大理石柱廊。
☟左回廊
☟右回廊
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恢弘雄伟。两侧的弧形柱廊犹如“拥抱世界的双臂”环抱着广场,足见艺术家的设计巧妙。
廊顶刻有140尊3.2米高的圣人雕像,是贝尼尼指导其弟子完成的。它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或行或立、或言或静,美轮美奂,以最庄严的姿态,注目着世界各地游客与信众的到来。
这些美妙绝伦的圣者雕像,四百年来仿佛一直在诉说着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尼尼—当之无愧的巴洛克艺术之父。
在方尖碑与喷泉之间,左右地面上各有一个小圆盘石标志,上面竖着廊柱的中心点(Centrodel Colonnal),只要站在这圆盘石向柱廊望去,原来四行交错排列的柱廊则成为了一条直线。这正是贝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令人称奇。
整片广场气势雄伟,廊柱是其观看的重点,每根石柱高18米,需3至4人才能合抱。
柱与柱之间圣彼得广场,相互掩映,走进这条柱廊会感受到复杂的明暗效果。尤其当艳阳高照,穿过廊柱撒向地面的光影犹如乐曲一般的美妙。
就艺术的处理上看,这是贝尼尼广场综合建筑中最成熟的杰作之一。
广场两侧各有一座造型考究的喷泉,右侧是玛德尔诺17世纪时修建的,左侧是贝尼尼后期设计修建的复制品。两座喷泉恰好在椭圆形广场的两个圆点上。
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
5广场地面上的浮雕
梵蒂冈广场朝向西方的地面上有一块白色大理石浮雕——《西风》(West Ponente),就在方尖碑前。浮雕呈椭圆形,大约三英尺长,是一个面部轮廓,描绘了西风天使般的面容,在灰色花岗岩铺砌的方石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6梵蒂冈的守卫
教堂左侧的大门是不允许参观者进出的,守卫圣彼得大教堂的是皇家卫队,也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手握长戟,威风凛凛。
从这里可进入到梵蒂冈城池,对于梵蒂冈管理核心区自然是不会对外开放的。
梵蒂冈的守卫均来自瑞士。16世纪初教廷受到罗马帝国攻击,为保护教皇100多位瑞士卫兵全部战死,教皇非常感动,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
早在14世纪瑞士人就以勇敢善战和忠贞闻名,许多外国元首都招募他们作为自己的特选部队和侍卫。目前瑞士卫队的指责是在教宗的寓所、圣彼得大教堂和广场保护教皇,同时扼守着进入梵蒂冈的通道。
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这套服装是500年前由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款式和颜色至今从未改变过,连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
7进入教堂前长廊两端的雕像
这是连接大教堂外面大门与里面大门的长廊
☟长廊左端是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742-814)骑马像,这是雕塑家高纳契尼1725的作品。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为他加冕,称“查理大帝”即“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的法兰克帝国几乎统治了整个西欧领土,并将基督教推广到他所统治的地区,他死后法兰克帝国才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及意大利。
☟长廊右端是君士坦丁大帝骑马像,是贝尼尼1670年的作品。
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后期一位著名的君主,他是罗马帝国“中兴”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他将首都由罗马迁至拜占庭,并改称君士坦丁堡,也是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奉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从圣彼得大教堂正面看圣彼得广场
☟面对教堂站在广场上就能看到我们提到的所有雕塑、方尖碑、回廊及教堂正门。
☟从高处俯视,整个广场就像一把钥匙。从大教堂穹顶眺望圣彼得广场的夕阳是最美的
看到穹顶了吗?
这里是世界上最壮观、最对称的广场,它是建筑界的瑰宝,也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它是历史的风向标,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人;与此同时,它又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蕴藏着无数的谜团。
接下来,我们该进入圣彼得大教堂了,敬请期待后续的解读!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加站长微信免费获取积分,会员只需3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thumbxmw